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来源是IPO内参。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

上周五证监会发布并购重组审核新规,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发金融圈的巨大关注。对于企业和投行们来说,这更像是一记重拳让这个周末都不能淡定了。

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证监会官网)

这一新规,最戳中痛处的地方在于:“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谁受影响最大?拟IPO企业还是“壳”?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

某北方券商投行人士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表示,对于壳公司而言,能借壳的标的减少了些。2017年10月第17届发审委亮相以来,IPO过会率一直保持低位。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的过会率一直保持高位。据采访人员了解,这使得一些企业左右摇摆,特别是IPO被否后,面对IPO低过会率短期不变的现状,符合条件企业通过重组上市的意愿更加强烈。

新规实施后,被否标的资产将不能适用重组上市,“对于壳公司而言,可能是利空。”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不过东南地区一家券商人士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认为,新规主要是心理层面的深度影响。他指出,除了个别企业,大多被否拟IPO企业不具备借壳上市的条件和体量,“净利润过2亿的被否名单可以拉出来筛一下,多数不是主动注水就是行业周期被动注水。”

他的说法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认同。多位投行人士都对采访人员表示,借壳的优势在于时间快,但弊端也很明显。首当其冲的便是壳费问题,“当前壳公司市值几个亿到几十个亿,上市成本高,按PE换算后对企业净利润要求很高。”其他的弊端还包括股权稀释严重,壳公司质量不稳定、优质壳稀缺,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在IPO被否后,走重组上市的案例成功的案例的确不多。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不妨反过来操作。先借壳不成再排队IPO。比如易点科技就曾依靠借壳方式登陆新三板,在试图35亿卖身上市公司无果后,今年1月又重新踏上了IPO的征途。此外,目前正在IPO排队的拉卡拉也是类似情形。对此,不少投行人士都再次强调,规模是关键。

那么IPO被否企业将何去何从呢?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最近3年共有146家企业IPO被否,其中广东的被否企业26家。除了部分企业通过重新IPO完成上市外,不少企业的借壳之路在期限内无法实施,这些企业将何去何从?

投行人士分析,此前,被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四种可能选择:再次IPO、被并购(借壳上市)、海外上市、新三板挂牌上市。

看似不起眼的消息最戳痛处 IPO被否企业何去何从。企业|痛处|何去何从|消息|看似|ipo---

不过,当前被否企业3年不得借壳上市,并购交易也被严格审核,而新三板在经过改革后过会率也明显下降。那么,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再度IPO和海外上市可能会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选择再度IPO,就必然要花大力气做好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提升公司资产质量,这显然是管理层乐意看到的事情。”他表示。

证监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股票发行申请未获核准的,自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之日起6个月后,发行人可再次提出股票发行申请。

根据广证恒生统计,从通过率来看,此前二次申请IPO成功率高达90.7%;从申请间隔时间来看,平均二次IPO的时间为2.33年,71.34%的企业在三年内选择二次IPO。

同时,被否企业海外上市,尤其是到香港上市,也是一个选择。2月23日,港交所公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为内地大批科技创新类企业,尤其生物科技类企业打开了上市的闸门。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证监会的表述看,再次IPO成功的可能性大概率要比以往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不是光说说而已。

综合资料来源:人民网、券商中国、南方日报、证监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