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撰写一流学术论文,6位大牛来支招

Nature:撰写一流学术论文,6位大牛来支招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Nature:撰写一流学术论文,6位大牛来支招

众所周知,科研论文的撰写是有着大致严格定义的结构——题目、摘要、前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但即便如此,顶级论文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来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科研故事——一个清楚传达科学内容且具有阅读趣味的故事。而近日里Nature期刊则力邀6位大牛探讨创新的重要性,并为大家撰写顶级论文提供一些良心建议以及技巧。





1

 

 确保文章内容逻辑通畅、条理清楚



——AZTI-Tecnalia的海洋科学家Angel Borja



认真考虑下你要传给读者的信息。如果对此感到不明确,那么在稍后的文章撰写中就很有可能会使读者出现误解。尤其在跨学科研究已经越发普遍的现阶段,一项科学研究项目的作者会有很多,此时就更要明确文章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研究内容的优先级。我建议研究项目中每个团队在撰写文章时,应先进行认真讨论,以在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数据的选择、可视化信息以及必须需要展示的研究内容等方面上寻求共识。



显然,最重要的研究内容理所应当的占据正文的核心部分。而为了避免文章内容主次不清,作者可将一些额外数据放置在补充材料中。

大多数时候,论文之所以被拒,其“阵亡”原因主要在于文章的讨论部分非常薄弱,而这多是因为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对现有的发表文献并不是非常清楚。而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也应该将其研究结果放在整个研究大环境中来进行讨论,以证明自己研究所得的这些结果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或原创性。

科学推测和循证结论之间存在一条狭窄的界线。作者可在讨论中进行推测,但不宜太多。当所有讨论均是推测时,显然这种情况并不好,因为它并不是根植于作者的实验操作。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有关你在未来将进行的研究以及其他需要探索的研究内容最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



2

  

 创建一个逻辑框架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顾问Brett Mensh

论文的逻辑框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文章缺乏正确的逻辑结构,那么刊登于期刊杂志也只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我认为一篇论文应该只有一个核心概念,而文章的上下文内容均应该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及服务。论文中的每一段落的首句应概括出段落的核心内容,正文应在诠释研究内容时提出新观点,而最后一句则需要对段落提供一个结论。就整篇论文而言,前言(Introduction)可确定研究背景,结果(Results)解释科研内容,讨论(Discussion)总结科研结论以及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论文的标题就已经涵盖了论文关键内容,那么围绕此核心,文章的所有内容都应在逻辑结构上对此进行充分论证。为了引导读者理解你所开展的研究进行到何种程度,作者也需要对文章中科学假说也进行相应的解释。

3

 

 自信陈述研究内容的创新点



——美国讲师Dallas Murphy



文章条理清晰是科研者撰写文章的第一要务,但我始终发现文章的创新要素却反而被埋没了。对中心问题“这项研究到底做了什么”的解答才是文章的关键内容。论文的每一部分都应该基于这一基本思想。

如果将德国的一个概念“红线”(red thread)引用至论文撰写中,那么其所代表就是文章从前言到结论都始终遵循的一条直线。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就是红线,同时这也是撰写这篇论文的全部原因。随后一旦文章的创新点被抓住,后面正文段落就会成为包含红线的逻辑单元。

科研者往往对文章的创新之处做保守的陈述,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文章中充斥着看似具有防御性的混乱或混淆的文字,就好像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就已经在提防尚未被提出的批评出现一般。

显然,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而如此不确定的语言陈述,不仅没有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而且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对此,我建议研究者可在他们所在的领域之外进行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写作的技巧和原则。



4

  

 

谨防文章出现“僵尸名词”(zombie nouns)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态学家Zoe Doubleday

当你写论文时,不要忘记以读者的角度来审视文章。为什么科学写作就一定是乏味的,枯燥的和抽象的呢?确实,科学论文的写作应该是实事求是的、简洁的且基于实验证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具备创造性及趣味性。

作者Helen Sword创造了“僵尸名词”(zombie nouns)一词来形容诸如“实现”或“应用”等缺乏情感活力的词汇。我们也需要考虑读者的情感,避免形式化、官方性的语言。但是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平衡点,切记不要让科研内容变得耸人听闻。一旦论文内容有了明确的信息,我建议作者尝试一些生动的语言来帮助描述科研研究内容。

5

  

 删繁就简,避免夸大其词

——伦敦自然研究编辑服务执行编辑Peter Gorsuch

文章撰写过程中,语言要简明扼要,否则繁琐的语言只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但这也不意味着要略去文章的关键信息,让读者陷入误区。比如文章实验方法部分就经常会被作者所忽视,其实该部分内容反而要细致翔实,其中的关键信息不能缺少,否则会使科研研究的重复性降低,甚至于完全不可重复,而这也使得文章终将走上被拒或是发表后被撤稿的死路。

通常,期刊编辑和同行评审员会在文章中寻找对该领域有用的创新结果,而创新性略低甚至匮乏的文章很有可能会被拒。因而,作者需要在文章的讨论部分解释研究成果重要性及创新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对该研究主题的深入理解等,同时还需要在重新评估现有文献基础上考虑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工作的是否有推动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让读者相信作者的研究成果是有别于其他科研成果,进而才能使得该文章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

而需要谨记的是,作者们不要对研究结果盲目自信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夸大其词,毕竟该论文的具体陈述还是要与研究中所收集的实验证据相一致。

6

  

 瞄准更广泛的观众



——伦敦Altmetric研究和教育部门主管Stacy Konkiel

目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将论文撰写的质量与论文的影响力的相关联,但近期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有清晰、简洁、声明式标题的文章更容易被社交媒体或大众媒体所接受。

这些发现与我的经验相吻合。我最大的建议就是标题要切中要点。作者花费大量时间建立冗长的论据,以便在实际陈述其观点前,推翻可能存在的异议。但如果可能的话,请用非专业语言清楚简洁地表达你的观点,以便其他领域的读者也能够快速理解它。

如果你以一种非专业人士亦可访问的方式撰写文章,那么你不仅可使所撰写的文章被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引用,还会让文章被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所接受,而这一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重要。我的同事Amy Rees指出,这是一种趋势,并认为学术界的研究者在如何传播他们的作品方面应该更加慎重和深思熟虑。例如,我们看到更多的科学家在诸如The  Conversation 这样的媒体出版物上发表文章以分享科研的最新结果和新的观点。

参考文献:http://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404-4



Nature:撰写一流学术论文,6位大牛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