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这是一个困扰在家长们心头很久的问题:

被别的孩子打了,到底该不该打回去?鼓励孩子还手,担心孩子变得暴力;不鼓励孩子打回去,又怕孩子受人欺负,变得懦弱。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毕竟,

随着孩子长大,培养他们适当社交技能、让孩子拥有自信心才是避免被欺负的关键。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昨晚,邻居来我家串门,随便唠了一会儿就说到了重点:原来她家瑶瑶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班里几个性格泼辣的女同学老是找她麻烦,有时故意把她的书扔地上,有时拿纸团砸她,前两天竟然扯她的头发……

瑶瑶甚至都不想去上学了,说一到学校就害怕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虽然瑶瑶给老师说了,但老师直接来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她们光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弄得瑶瑶很委屈,她从来不惹事,她哪里知道为什么。



放学回来后给妈妈一说,虽然妈妈很气愤,恨不得跑去学校把那几个孩子揍一顿,但又觉得这毕竟是孩子之间的事情,如果大人插手,那就更不好解决了,她还是希望孩子能自己面对、独立解决。所以她就给孩子说:“别怕瑶瑶,

如果她们再欺负你,你就打回去!

千万别怂!你越怂她们越欺负你!”而且趁假期还给孩子报了个跆拳道学习班,就是想闺女变得坚强点、厉害点。



可是新学期开始后,还是老样子,瑶瑶并不会打回去。她是个很乖巧的姑娘,说话都没大过声,也从没说过脏话、从没和别人动过手。韩姐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近年来,校园欺凌时有频发,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校园暴力问题。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小学阶段,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这意味着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欺负,所以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个很常见、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习惯养成、性格养成和各种观念树立的关键期

,此时如果孩子经常被别人欺负,对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长期被欺负而变得自卑、软弱、抑郁的现象十分普遍,更严重的甚至会对自己或别人采取极端行为。



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该怎么办,家长也很纠结,有的说必须要打回去,不然会一辈子被欺负……也有的说不能打,以暴制暴自己早晚也会变成熊孩子。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觉得之前一个朋友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有一次他正在上班,孩子班主任给他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把一个同学打伤了,同学家长都来了,让他赶紧过去。



他马上请假去了学校,到了校长办公室一看,孩子班主任、校长、教导主任、那同学的家长都在,孩子同学的头上、胳膊上都挂了采。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的班主任先把事情的经过给大致说了一下:上课前孩子回到座位准备坐下的时候,后面的同学闹着玩把凳子给拉走了,可能孩子一下坐空了很生气,就拿着凳子砸了那个同学,把头和胳膊都砸破皮了。



那同学的妈妈旁边添油加醋:“只是同学闹着玩,至于拿凳子砸我孩子吗?伤这么重你得给我们孩子做检查,还得赔偿精神损失费!”



我朋友让孩子自己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原来后面的那同学在他坐下的时候经常拉他的凳子,好几回都差点摔倒,之前给老师说过,但是老师只当是同学闹着玩,也没怎么管。而那天同学拉走凳子的时候,他一下子坐空了,头磕在了后面的书桌上,疼的厉害,而那个同学却哈哈大笑,于是一气之下他就拿着凳子砸了那同学。



“是这样吗?”朋友听完后大声问那个同学,他没说话,那家长和老师都没说话,因为事情就是这样的。



于是朋友摸着孩子的头告诉孩子,下次

如果被别人欺负,要首先勇敢、坚定说出这句话:

你不要再欺负我了!不然我要打你了!

比起打回去,这种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继续使用暴力行为。



“哎!你为什么这样给孩子说呢?”教导主任好奇问。



然后朋友对教导主任、那同学的父母、还有校长老师说了这样一番话:“

孩子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想不到后果,这句话会让打人的孩子知道,如果他还继续欺负别人,后果会怎样。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当孩子大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师注意。如果老师询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别的孩子也可以作证是谁先动手,这样能够让老师事后更容易了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那天回去后,孩子和我那朋友谈了好多,好像父子两人从来没说过这么多的话……



孩子被欺负时,这句话比叫他“打回去”更有效





我那朋友说,他之所以在老师面前那样支持孩子,是因为如果他批评了孩子,或者支持的不那么果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敢再去反抗,那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孩子敢于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敢于争取自己希望的。



其实,我们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这件华丽的袍子充满着时间的虱子,它们牢牢地抓着,怎么也甩不掉。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



(摘自班主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