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患者不开刀也能康复 临床研究或让肺癌变慢性病

小编嘚啵嘚:《早期患者不开刀也能康复 临床研究或让肺癌变慢性病》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19日报道:肺癌是严重危险我国民众健康的“首号”杀手。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上海地区最新肿瘤登记报告:上海年诊断新发癌症病例多达6.8万例,其中,肺癌位列发病率第一,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8.1%。男性比例更高,占所有男性新发癌症的22.3%。更为严峻的是,无论男女,肺癌均占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4.2%。





不过,患上肺癌不等于被判“死刑”,早期肺癌病人不需要“吃一刀”,也能将体内肿瘤“消灭”干净;晚期反复耐药的肺癌病人有了新型的靶向药物,再次获得延长生命的希望;积极调动体内的免疫细胞,就可以对付肿瘤,将肺癌变成慢性病来治疗……这些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几年来在“国家级”肺癌临床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为打破诸多药物和技术方面由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局面贡献了力量。





免疫治疗是目前国际肺癌研究领域最热门的前沿项目之一,2016年,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领衔的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基于组学特征的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构建和验证”启动。陆舜教授表示,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群的肺癌免疫治疗临床及分子基因数据研究并未不深入,且缺乏对于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成熟的预测方法。据悉,研究现阶段,项目组已初步建立起肺癌免疫检查点临床样本数据库,并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代谢分子谱、肠道微生物菌群动态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并找到了和西方研究成果不同的差异点。





随着医学发展,不需要“吃一刀”体内肿瘤也能消灭干净已成为可能。据胸科医院的放疗科主任傅小龙教授介绍,对于部分早期不能耐受手术的肺癌患者,放疗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等的根治性疗效。据了解,傅小龙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肺癌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刚刚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已推广至全国16家三甲医院。此外,医院还建立健全了放疗全程管理,将患者的生活环境、临床信息、影像学、病理学等信息,多学科MDT讨论确定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过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大数据可共享的平台。





同样致力于早期肺癌无创根治性临床研究的还有胸科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其“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由电磁导航系统和支气管镜技术相结合,在“GPS”定位下,它既可提高早期肺癌患者外科手术的精准性,更能为那些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同样疗效的精准治疗。此外,韩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研究将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基于电磁导航系统的早期肺癌精准定位、诊断、治疗的综合研究。





与早期肺癌患者预后疗效相比,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0%左右,如何提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仍然是国际性难题。胸科医院专家团队从不同的靶向药物入手,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其中,新型小分子多靶点药物“安罗替尼”已完成我国第一个此类药物的临床三期研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疗效,即将在今年上市,进入临床应用。同时,陆舜教授团队首次将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血管药物呋喹替尼运用在了晚期肺癌治疗研究,取得可喜成果。我国反复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将不再面临绝境,而有了延长生存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