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俄罗斯世界杯开打一周了。每天读着时报体育第N代特派世界杯记者发回的报道,感到格外亲切。从22年前时报体育问世,22年间几乎所有世界杯和奥运会现场,都有时报体育特派记者辛勤工作的身影。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历届世界杯都有时报记者的身影)

        在时报体育创始人和领导者身份之外,我个人的体育记者生涯中,唯一以特派记者身份,在世界杯决赛阶段现场采访世界杯,就是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那一届。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的中国生活类媒体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广大媒体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平台。走出国门,到现场采访世界杯和奥运会这样的顶级国际大赛,便成了彰显媒体地位和影响的标志性举措。只是,那时中国记者与国外记者特别是经济和足球都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的记者,各方面差距相当明显,硬件上尤其突出。比如20年前的法兰西世界杯,在欧美记者早已普及电脑写稿传稿的情况下,我和绝大部分中国记者,还是背着传真机踏上飞往巴黎的航班的。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1998年6月11日济南时报法国世界杯特刊第1期)

        我第一次背着传真机出国采访,是1994年到日本采访广岛亚运会,当时我还在晚报体育部就职。过海关时,中国记者每人背一部传真机通过安检口,成为一道风景。进了酒店房间,第一件事不是安放行李洗漱休息,而是直扑床头柜上的电话机,看看上面的线路插口是不是能拔下来的那种。若能拔下来,顿时心情大好,因为拔下电话线,换上传真机上的线,传真机就可以工作了。若拔不下来,就要费一番周折。中国记者出国采访,都会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用来改造酒店房间电话,使之能够连接传真机,确保自己的稿件及时传回后方编辑部。一般酒店商务中心都设有收费传真,不允许私自改装房间电话机,所以还要煞费苦心,每天出门采访时,用从国内带来的小纪念品,打点负责整理房间的大妈,让她对我们的“秘密”保持沉默。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传真机连接示意图)

        在亚运会足球赛场记者席上,每人一张桌子,上面一台用来回放慢镜的电视,一个电脑插口,还有一部国际长途电话。我左边是一名韩国记者,右边是一名台湾记者,他们都用电脑写稿,边看比赛边写,比赛结束稿子也基本完成,拨通国际长途连通电脑,稿子就发回去了。当时,整个中国记者团,用电脑写稿的,只有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羊城晚报等极少数记者。绝大多数记者还是现场用采访本记录,回到酒店再熬夜用稿纸写稿。稿子写完、改好,拨通国际长途,一张一张地通过传真机传回去,传完拨个电话问编辑“传清楚了没有”,答案是肯定的,才如释重负,这一天的工作总算完成了。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回眸一望二十年!1998年,作者赴法国采访报道世界杯,图为作者在法兰西大球场。)

        四年后的法兰西世界杯,虽然使用电脑的中国记者多了起来,可是稿件用电脑打完仍然要通过电脑携带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然后再传真回去。而那时我所在的济南时报还停留在纸笔写稿阶段,一个多月的世界杯历程,最让人提心吊胆的,就是那部辛苦辛苦从济南背到巴黎,又从巴黎背到里昂、尼斯、马赛、波尔多的老式传真机,不怕采访写稿劳累,就怕传真机闹情绪罢工。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

(2018世界杯,中国没有缺席,近一半赞助商来自中国)

        20年过去了。如今出国采访世界杯的中国记者,比我们那一代人幸福得太多了。论采访的设备、手段,从写稿到传稿,与欧美先进国家记者已经处于同一水平线。再想想20年前世界杯现场几乎看不到一个汉字,而本届世界杯赛场内中国品牌的广告琳琅满目,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里也有了中国企业,中国球迷则买走了6万张俄罗斯世界杯球票,超过绝大多数世界杯参赛国球迷。除了国足不进反退,世界杯之于中国,中国之于世界杯,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晚辈的同行们,你们要珍惜!

尹波|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巴黎采访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