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生还是不生?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北青报:生还是不生?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邯郸市复兴区民政局整了个幺蛾子,他们给来领证的新人发小册子,里面满是歧视女性的内容。我浏览了一部分,怀疑它抄袭了“女德班”讲义。后来这个民政局回应称小册子是别人捐的。
这小册子里面有一条内容着实把人乐坏了。那句“教诲”是这么说的,腰上的病祸首是夫妻生气,理由是,过去男为天、女为地,男女生气病在头上,现在男女平等了,所以病就“转移”到了腰上。敢情封建迷信也与时俱进呢。
说起男女平等,坊间有句怨言,说只要生孩子的是女人,就不要提什么男女平等了。虽然闻着一股浓浓的歪理邪说味,可一时间又难以反驳。总之一说到生娃养娃,劳动妇女的吐槽功力就能瞬间满格。
今日不同以往,已经没多少人担忧人口爆炸,倒是生育率降低愈发成为显性问题。最近有几个专家为鼓励生育建言献策,结果被大家怼了个底朝天。一是南京大学的两位学者,提出四十岁以下公民按工资比例缴纳“生育基金”,要至少生两个孩子,否则等到退休才能取出这笔钱。二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提出对丁克征税,不过后来当事人出来澄清,他只是建议建立奖励生育的基金,绝对不是让大家另掏腰包。此外,他也不同意南大两个学者的“生育金”方案。
南大两个学者的政策建议不光是“生育基金”,也涉及到育儿假制度、妇女权益保护,还提出应该提供更好的育儿环境。摸着良心说,他们在“创造义务”的同时,也不忘关爱广大人民的权利。不管怎样,鼓励和逼迫不是一回事儿,不多生孩子就交钱,给人一种“罚款”的即视感,背后有管制思维作祟。
这还不是全部,南大学者的一个观点是应该立刻全面开放生育。专家们给出的理由很叫人蹙眉:75后85前,已经过了最佳生育期,90后人口总数相对少,且总体不爱生孩子,指望不上。唯有85后90前,这个群体数量大,而且愿意生孩子,他们还有两年左右的最佳生育期,所以必须抓紧这个窗口期。
至于“丁克税”,也许那确实是个误会,只是教授讲的“三丁抽一”、“二丁抽一”啥的,穿越感实在太强,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听着挺慌的。
专家们这么迫切地要提高生育率,当然是因为人口问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低会直接造成年轻劳动力数量急剧下跌,这意味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有人分析说年轻人够不够多,或许直接影响到我们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是个问题,老年人口比例高,就意味着社会养老压力大。
“人口”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的概念,而“人”却是有血有肉的。可有些专家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总忍不住把人生产要素化、工具化,这就缺乏起码的人道了。这是解决社会问题呢,还是给反乌托邦小说提供灵感呢?
在“找出路”之前,总得先搞清楚,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生孩子了。有一种观点是,生育意愿下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比如诺奖得主、经济学家贝克尔的理论,生活水平提高,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会急剧上升,生育意愿便随之下降。
看看今日大城市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吧。花费高是一方面,生孩子还意味着年轻父母、甚至上一代老人的自我牺牲。说得更直白点,多数时候,这意味着女人的牺牲。前阵子,演员姚晨的一段演讲引起了热议。她提到自己“尴尬”的经历,连着两次“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她都怀孕了。她还耿直地承认事业和家庭之间,是没法兼顾的。姚晨好歹是红过很久的女演员,她手上的资源和机会是很多普通妇女想都不敢想的,但生孩子还是影响到了她的自我实现。
当然,年轻人的困境不止于此。简单说,育儿成本不光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钱那么简单,如果生孩子意味着家庭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父母一方事业停滞阻断、甚至失去独立自我,就确实需要仔细掂量掂量。而且,这还不是多放几天育儿假、少交一点税能解决的问题。
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境遇是千差万别的。宏观层面鼓励多生,或许的确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一条途径,但具体到个体,却不一定意味着幸福。生育决策终究是个人和家庭的事,公共政策可以引导、鼓励,同时通过制度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尽可能地缓解人们的焦虑,但无法代替个人权衡利弊、做出决定。“生不够就交钱”之类的强制性催生逻辑,逼迫不出美好生活,反而可能会造成个人和家庭的窘迫甚至灾难。再说了,多生孩子真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唯一有效的办法吗?
电影《一出好戏》里,困于孤岛的众人一度以为世界已毁灭,他们是人类的幸存者。于是,其中的“史教授”提议,女人该尽可能多和不同的男人生孩子,才能保证岛上的人“健康繁衍”。男主角一下子呛了回去:但您忽略了一个前提,爱情。
人之所以为人,就不可能只讲实用目的,不论精神追求。道理就这么简单。
- 此物发芽后,营养价值翻倍,还是天然的抗癌物,能降脂瘦身
- 被称作最难吃的蔬菜鱼腥草,到底是能致癌还是治癌,终于有答案了
- 跑步时应脚尖先着地还是脚跟先着地?姿势不对,当心健身变伤身
- 想要瘦下来,午餐吃水果沙拉还是面条?这么做体重降得快!
- 病态审美还是刻板印象?外媒关注“男性阴柔化”之争
- 泡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是真相还是“幻觉”
- 长时间禁食有助减肥还能长寿?是伪科学还是真有其事
- 小学生作业“数一亿粒米” 题目太奇葩还是家长大惊小怪?
- 今日白露,记住这4个“注意”,6个“一点”,秋天才能不生病,为
- 谣言导致科技闪崩,机构出逃,到底是危还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