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技能人才共唤“春”归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同技能人才共唤“春”归》,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你现在拿到手的钱有多少?”穿插在发言之中的第一回合的讨论,从全国劳动模范、一汽铸造模具设备厂钳工李凯军的年收入谈起。





8月31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生的这一幕,是全国政协委员在协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议题时,为破除“一谈劳模,空有口惠而难以实至”这个坚冰的务实之举。





李凯军税后20万元的年收入标准,从与会者讨论中可知,已触及东北地区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天花板,也牵引出当前我国一些人不愿做工匠、不再争当劳模的现实——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差、上升空间窄、社会地位不高。此前,全国政协在几个省市调研中也发现,有些劳动模范生活较困难。





而循着李龙熙委员的发言视角,工业强国德国的经验为与会者打开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每年有60%多的德国青年自愿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原因在于同等学历下,技工比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工资要高,一些特殊岗位高技能人才收入也超出大学教授。”





回顾几十年前的中国,技能工人也曾引领过社会风尚。当时,当工人是体面工作,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还记得,穿着蹭有机油的工服走在街上,一路能收到不少羡慕的目光。而今,“一些大学生宁愿选择工资低一些的其他工作或是家里蹲,也不愿‘放低姿态’做‘蓝领’。”曹其东委员在招收技术工人时的经验体会,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不愿从事技能劳动的社会氛围。





此次政协委员与部委有关负责同志的协商讨论,正是培养劳模工匠弘扬其精神的一次“春耕”计划。





多位委员提到,改善评价体系,提高劳模工匠的表彰层次和力度,从荣誉和薪酬方面予以相应回报;也有委员谈到,提高劳模工匠的政治地位,包括群团组织社会代表的比例,尤其是增加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产生比例;还有委员提出对省市级劳模开通医疗绿色通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是凭空而来,只有使广大劳动者享受到劳动带来的益处,双管齐下夯实物质、精神“土壤”,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的愿景才能实现。





社会氛围的改善,还要从社会渠道着手,增强“土壤”肥力。委员们注意到,在宣传劳模工匠时,一些媒体过多突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形象,但对他们的实际贡献和价值宣传不到位。让广大民众全面正确认识劳模工匠,需要有反映技艺流程、传播传统美学理念的作品为载体,讲好中国工匠故事。





值得期待的是,借由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政策“春风”,李凯军们这些新时代的一线技能劳动者所希冀的春天,正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