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与老人:瞄准人性靶心的“狩猎游戏”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保健品与老人:瞄准人性靶心的“狩猎游戏”》。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天津北方网讯: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宜宾一位73岁郭大爷痴迷于各种保健品,花光了十几万,郭大爷相信按照“老师们”的要求吃保健品,就能活到120岁。
12月4日凌晨,郭大爷发病,仍拒绝吃药送医,坚称等早上去“京香华寿”拿药吃就好。没想到这成了他最后一句话。郭大爷没给女儿留下遗言,却留下大半间屋子的保健品。当记者找到这个名为“京香华寿”的社区生活馆时,发现现场陆续有老人赶来使用各种仪器,而其营业执照上显示的却是“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
学历高的老人一样被骗
保健品和老人,已经多少次出现在各种诈骗题材的新闻当中。面对屡屡报道却仍屡屡出现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那些老人文化水平较低,没什么见识。然而,就如同高学历老人同样会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谣言、“假鸡汤”、伪科学以及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文章,很多高学历、有见识的老人同样会踩进迷信保健品的“坑”里。
今年4月份广州日报报道,一位从浙江大学退休的心理学教授痴迷保健品,买下6万元一台的频谱屋,数千元的心脏药,还有上千元一小瓶的营养液……对这些贵价保健品,她几乎从不手软,花的钱超过40万元!
今年11月份,山西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长郝如翔因“卧底”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讲座骗局,并一举端掉保健品推销团伙而走红网络。郝局长向记者表示,端掉该推销团伙之后,有一位朔州市里的退休老干部直接找到郝如翔,替团伙老板求情,说那款产品她也买了,用着挺好。郝如翔给对方讲科学,讲法律,讲到后来,老干部脸色都变了,“察觉到自己受骗了,花了冤枉钱”,匆匆忙忙走了。
这是一场瞄准人性靶心的“狩猎游戏”
屡屡曝光的各种保健品骗局仍难以阻挡更多老人们对于保健品的迷信,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那些不法的逐利者瞄准人性靶心,耐心进行着“狩猎游戏”。
1.从众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心理上特别渴望被人关怀被人重视。老人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老人圈子”,这是他们排遣寂寞的一种社交方式。然而这种“圈子”也造成信息渠道单一的问题,加上老人与外界联系少,辨别能力差,当其中一名老人对其他“圈子”里的老人说近来吃到某个保健品感觉很有用,就会很容易影响到其他老人关注这个保健品。
2.贪心
我们翻阅过去各种媒体报道过的保健品骗局,其实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套把戏,无非是免费使用某些“保健仪器”、免费领取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实用性较强的)、免费旅游等明显是“占便宜”的套路,让老人们产生一种“他们真的对我很好”的错觉。
3.偏执
老人由于身份以及周围环境的转变,容易变得偏执。健康是老年人最现实的问题,因此当他们找到一种自以为能够让他们更加长寿的保健品时,这些老人无论如何被劝导都很难愿意从保健品骗局中醒来。当老人们进入保健品销售人员布下的“圈套”,这种偏执将会保证老人们乖乖地自愿掏钱出来,那些不法分子们的正式套利也就开始了。
网友观点:
@杨杨:真的可以查下这些保健品了,跟传销似的。
@ku菜菜:我爷爷奶奶也被这些推销保健品的欺骗,一个净水器一万,恨死这些骗子。
@RaAsa:现在很多写字楼里都有这样专骗老年人的公司。
@采蘑菇:不知道我们现在这些所谓的年轻人老了会是什么样,毕竟曾经的他们也年轻过,但最后依然活的像个孩子。
@985拉扯:洗脑专挑老年人。
短评: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应双管齐下
对于保健品“坑老”的案例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我们单纯呼吁子女多关心老人是不够的,还需要监管部门对保健品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目前对于这些保健品骗局的查处更多属于出事后的被动式监管。笔者认为,对于保健品市场应该主动监管与被动监管双管齐下,在行业准入制方面先隔离掉那些有问题的生产厂家,然后对于那些进行虚假宣传、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要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另外也可以由官方部门牵头,结合媒体举办公益社区活动,一方面可以让老人获得更多活动机会,扩大老人们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提可以高常识普及的权威性。希望这样的骗局最终能远离老人,还他们一个安稳的老年。(“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 别再费心思怎样购买保健品了,其实这10种食物是天然营养品
- 89岁老人遭26岁青年男子性侵,事发前,老人还夸男子很善良
- 晒太阳有多好?“精气血”给你一次补齐,长寿老人们都喜欢
- 妙龄美艳保姆骗取老人房产, 大哥出击怒惩黑心少妇
- 不麻不辣,这个水煮肉也特别受欢迎,适合给老人孩子吃
- 黑心保姆骗取老人房产,宽哥出手相助!
- 这些保健品你还在给父母买吗? 总局通告这些保健食品宣传广告有
- 抹泪| 八旬老人车站张贴手写信寻求收养人……
- 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 悟套路写防骗真经
- 老人60年未洗澡!你猜他最后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