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酒,有太多装X失败的故事
《关于葡萄酒,有太多装X失败的故事》,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 微信第一风尚自媒体 |
范主说: 葡萄酒,其实我想更懂你~
(文|黄山 微信号:Thedrinkers 授权商务范发布)
主页君2008年开始在一本杂志做美食美酒采访人员,同时接触葡萄酒;随后去了一本专业葡萄酒杂志做编辑,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接着又回到大众媒体去写酒评、酒新闻直到现在。葡萄酒虽然不是我的最爱,却因工作关系及市场需求使然,是我接触和写得最多的酒之一。
这些年的最大感受是:写得越多,却发现对葡萄酒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我得惭愧地承认,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另一方面,当然更因为,葡萄酒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原来不喝酒的人正在入门。
蛋糕越做越大当然是好事,但这让行业变得浮躁,大量从业者没经过学习就上岗,给客户推销酒品时什么话都敢说,直接传播谬误。今天我就来吐槽一下他们,顺便聊一些基本知识,供你们去辨识各种的“伪品酒大师”,下次碰到这样的人给你推销酒,不敢说他的货一定不好喝,但起码你心里需要多打几个问号了。
?▄ 红酒?不!这是葡萄酒! ?▄
对于葡萄酒,大部分人都直接说“红酒”。包括刘嘉玲,在她为自己的葡萄酒网店拍摄的一条宣传片,微笑着说:“就从大家熟悉、我喜爱的红酒开始吧。”
但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
诚然因为红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更高、颜色更讨喜,所以大家最常见到和喝到的葡萄酒都是红的;但是,不要忘了,白葡萄酒也是这个品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也更受欢迎。如果你长期说着“红酒”,在谈论白葡萄酒时,便会说“白酒”了——这会让人误会你在说“中国白酒”!我已经在无数次这种谈话中询问:“你说的是中国蒸馏白酒还是白葡萄酒?”
可能这是个容易澄清的误会,但提早清除这些歧义用语不是更好吗?当然,顾客就是上帝,他们爱说“红酒”就“红酒”吧。但如果你是一个从业者,不管是讲师、销售还是采访人员,起码应该从自身做起,更严谨地说“葡萄酒”。
就像嘉玲姐姐,在网上被人吐槽以后也就从善如流,改说“葡萄酒”了。
?▄ 先生,你的酒被你摇晕了 ?▄
把葡萄酒倒进杯子后、闻香之前,人们习惯地把酒杯摇几圈,好让酒香散逸出来,让自己更好地感受其气息。这是个正确动作,毫无槽点。
但我常常会见到有人用力地、持续不断地、像搅拌机一般摇他的酒杯——这种做法不会让酒的香气更浓,只会让酒体变得涣散,毫无层次感而言。
这是因为,长时间过度晃动会暂时性地伤害酒的品质,不仅对葡萄酒如此,对大部分的其它酒类也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在摇酒时太用力的话,反而会让它闻起来没那么好了。
一批酒经过长途运输以后,通常要静置一段时间才能回复最佳状态。对酒品有高要求的饮家如果携名酒去高级餐厅吃饭,会提前一两天先把酒送过去;否则如果当天带在身上,在车上晃荡半天,下车进餐厅就开瓶,酒的状态往往都未如理想。
所以,强力、持续地摇晃酒杯,跟让这瓶酒坐趟飞机有啥区别呢?对绝大部分葡萄酒而言,轻轻摇,顺着同一方向摇,几圈就够。
?▄ 品酒时得拿酒杯柄或杯脚
如果只是正常跟朋友喝杯酒,或者祝酒、干杯,那么像奥巴马这样拿杯子是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在品酒的场合,需要仔细辨析酒的味道的话,就不能这样做。
因为葡萄酒的适饮温度比较低,白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最好在8~12℃左右喝,红葡萄酒高一些,18~20℃吧。像奥巴马那样拿杯子,短时间拿一下还好,长时间这样握着,人的37℃体温会让葡萄酒的温度变得更高,也就不那么好喝了。
所以葡萄酒杯才特意做成带有长长的杯柄供人持握,就是让你避免隔着杯壁直接触碰酒液、影响酒温,当然这也让你拿杯子的姿势更优雅。
有些酒杯品牌推出了无柄葡萄酒杯,这种就不是用来品酒的,只供平时轻轻松松喝一杯。
?▄ 挂杯是个屁,谁也别装逼 ?▄
轻摇酒杯后,酒液面之上留下一圈液体痕迹,接着,细密的酒滴沿杯壁留下,便是“挂杯”,也被称为“酒脚”(Wine Legs)或“酒泪”。
总有人煞有介事地给你看“挂杯”,说:“挂杯越明显、越均匀的,越是好酒。”你喝了一口以后可能觉得简直坑爹,但在“品酒专家”信誓旦旦的背书下,不敢声张,甚至怀疑是自己喝不出这酒的好。
现在我告诉你,他是胡扯。“挂杯”与酒的品质没有一分钱关系。通常,挂杯越浓稠,这款酒的酒精度或糖分越高,仅此而已。酒精度和糖分并不代表酒的品质,挂杯亦然。只是因为它有客观的视觉效果,不像味觉那般主观,所以被以讹传讹成判断酒质的标准。
?▄ 这杯酒有黑醋栗味?黑醋栗是啥??▄
主页君一直强调,形容酒的风味得用具体一点的词语,越具体越好。使用诸如“庄严的教堂”或“黄昏时分的森林”之类的词汇来形容酒的必然是个“伪品酒大师”。
与之相比,用“黑醋栗”来形容红葡萄酒的味道毕竟是个进步,毕竟黑醋栗是一种水果,它也称为“黑加仑子”。在很多红葡萄酒的风味描述上,你都能看到“黑醋栗”这个字眼。
但这种水果还是离中国人的生活太远了,有多少人常常吃这种水果,并对它的风味有直观印象?从业者们请谨记,在能用蓝莓、草莓或李子这些大家相对熟悉的水果来形容酒的味道时,就不要黑醋栗了。
?▄ 请别把你存在车尾箱或开放式酒柜的酒送给我 ?▄
在一次饭局上碰到一个热情好客的酒友,局散了还拉着我到停车场,从车尾箱放着的两箱酒里掏出两瓶塞给我,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红酒,所以长期放着两三箱在尾箱,去什么饭局都能拿出来喝。”
我已经震惊得忘记去跟他解释为何不要说红酒而该说葡萄酒了,只顾着跟他说,行车颠簸以及更致命的、尾箱的高温会把酒弄坏。
相对酒精度40%以上的烈酒,葡萄酒的生命非常脆弱敏感,长期放置在高温、光照、震动、有异味的环境都会破坏酒的风味,甚至让其变质。一直放在车尾箱当然不行,而家里的那种毫无保护甚至还有射灯照着的开放式酒柜也不宜用来久存葡萄酒;冰箱可以短时间存放白葡萄酒或起泡酒,但时间长了,酒会有被食物气味污染的风险。
最好的存酒地当然是恒温葡萄酒柜,温度和湿度都能调节到最佳状态,也不会有震动和异味,但这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购置的。
对于没有电子酒柜的人,我的建议是:把葡萄酒装进纸箱或泡沫箱里,塞到你家朝北的那个房间的床底下或位置较低的柜子里。这个朝北的房间最好不要有朝西的窗户,有的话每天下午还要用窗帘蒙起来。如果冬天你们家每天都得开暖气,那酒还要再多包几层以营造隔温空间。
?▄ 葡萄酒美容养颜……个屁!?▄
很多人在推销葡萄酒时,还会罗列一大堆葡萄酒在健康方面的功效,诸如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减肥、美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等等。
这些都是扯淡。
葡萄酒里确实含有抗氧化剂“白藜芦醇”,但这种物质占的比重太小了,以至于如果你要喝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会先因酒精中毒而死。葡萄酒里其它大部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至于说减肥那更是无中生有,先不说酒精本身的热量就不比肥猪肉少,喝酒还有开胃的作用,促使你吃下更多的食物呢。
另一方面,有些医学调查数据表明,适量饮用葡萄酒的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不喝酒的人要低一些,但在喝酒非常多的人群中,这个发病率又陡然升高。这似乎能证明适量喝葡萄酒对心血管健康确有功效,但这类调查没有排除其它变量,比如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较高,所以有更好的保健和医疗条件;而这些人常喝酒又不酗酒,说明他们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因此有着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如果排除掉这些变量,喝葡萄酒还剩下多少健康上的益处呢?这些益处能不能抵消酒精带给身体的负面作用都是未知之数呢。
如果仅仅为了健康理由去饮用葡萄酒,还不如不喝。那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这玩意没多少健康上的益处还要去喝呢?因为它好喝,它能带给人快乐。它就像生活,永远不完美,却值得我们去拥抱。
ps : 关于酒,范主还写过一篇《全世界每2秒就有人打开这瓶香槟,天生“酒鬼”的我去法国醉倒了!》,探访了法国的酩悦酒庄。在商务范公号的对话框里,回复“
范主亲测
”就可以查看啦。
(本文由微信号Thedrinkers授权商务范发布,Thedrinkers一直以有趣的方式普及关于酒的知识,期望发现更大的酒世界)
『 新浪微博@ 商务范范主』
每日逼格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
bfaner@vip.163.com
- 潘云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做消费者爱喝的葡萄酒
- 为什么不同年份的相同葡萄酒价格变化会如此之大?
- 太多资本烧钱焦虑赌风口,这位80后女投资人则低调赚大钱
- 男人45岁后想长寿,一定要跨过这5个寿命坎,可惜太多人没过去!
- 关于“打太极拳用不用配音乐”的投票结果
- 关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行业自律公约》发布及《公约》全文
- 张一山秀女友恩爱照,王思聪看后点评:颜值远超杨紫太多
- 14个关于宁乡的小秘密,快来看看你知不知道。
- 关于水果,你还在想吃就吃吗?
- 市值的计算和对市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