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这碗“山水饭”越吃越香


_本文原题:这碗“山水饭”越吃越香

人民网:这碗“山水饭”越吃越香
本文插图
山水环抱幽雅的土目源村 。
面积达5000亩的都昌县大港水库 , 是九江市第二大人工水库 。 在水库深处的山坳里 , 有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大港镇土目源村 。 近年来 , 该村抓住山水特色 , 大做旅游文章 , 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
正是人间四月天 , 小车沿着大港水库边蜿蜒的公路欢快前行 。 车窗外 , 碧水蓝天 , 花红树绿 。 峰回路转 , 一个白墙红顶、精致幽雅的小村映入眼帘 , 这就是都昌最小的行政村——土目源村 , 全村92户426人 , 其中贫困户16户70人 。
村子再小 ,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 同样一个都不能少 。 “2018年以来 , 我们整合各类扶贫资金 , 共计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 修了沥青公路 , 建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 , 整修了水塘 , 将村前的河道打造成风光带 , 整个村庄进行了美化亮化 。 短短两年多时间 , 土目源村就焕然一新 。 ”望着群山环抱中的秀美村庄 , 都昌县卫健委驻土目源村第一书记陈跃感慨地说 。
深山、库区、路不通、资源少 , 这样的深度贫困村该如何脱贫?大港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将目光瞄准了山水旅游 。 “土目源村最大的优势是依山傍水 , 最好的资源是生态环境 , 针对这个特色 , 我们为土目源村制定了‘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的发展路子 。 不过 , 我们换了个新吃法 , 就是依托山水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 ”大港镇党委书记段雯对采访人员说 。
以前 , 由于大港水库阻隔 , 土目源村与外界不通公路 , 山水资源优势变成了劣势 。 要想富 , 先修路 。 镇里筹集资金 , 沿着水库修建了一条通往土目源村的环水库公路 。 公路不仅打开了闭塞的村庄 , 也成了一条生态观光线路 。
夜幕降临 , 路灯亮起 , 漫步在村庄里 , 山风吹来阵阵草木的清香 , 令人十分惬意 。 村民石艳南家的农家乐里 , 飘出阵阵饭菜的诱人香味 。 石艳南以前在广东务工 , 村子通往外界的公路修通后 , 他看见到大港水库游玩的客人逐渐增多 , 于是 , 2018年回乡创办了农家乐和民宿 。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 , 很多游客自驾到这里游山玩水 , 还有师生来研学 。 2019年 , 我的农家乐接待游客达到3万人次 。 ”石艳南高兴地说 。
游客多了 , 生意好了 , 农家乐的用工和蔬菜需求量也增大了 。 村民除了可以在石艳南的农家乐务工外 , 种植的蔬菜、养殖的鸡鸭等 , 都可以卖给农家乐 。 “去年 , 我向村民支付了7万多元工资 , 在农家乐务工 , 成为许多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 ”石艳南说 。
清晨 , 鸟鸣啾啾 , 土目源村在薄雾中醒来 , “望晓岭农民种植合作社”的基地里 , 鲜嫩的香菇木耳吮吸着清甜的露水 , 长势正好 。 “望晓岭农民种植合作社”是土目源村发展的香菇木耳扶贫项目 , 包括21万公斤木材菌棒香菇种植基地 , 11.5万公斤木材菌棒木耳种植基地 。 合作社采取“村委会领办+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方式 , 16户贫困户全部入股 。 贫困户除了享受分红外 , 还可在基地务工 , 务工收入每天100元至120元 。
“去年 , 基地木耳产值31.5万元 , 香菇产值16万元 。 我们的香菇木耳在原生态山水环境中生长 , 口感好 , 营养丰富 , 销路很好 。 很多游客来这里尽情享受山水后 , 吃个农家饭 , 再带几包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回家 , 别提有多高兴了!”石艳南笑着说 。
悠闲地坐在农家乐的院子里 , 品一口新采的野茶 , 香气馥郁 , 余味绵长 , 令人神清气爽 。 这些野茶 , 是土目源村的莽莽青山馈赠给村民的财富 。 土目源村的山上遍布野茶树 , 每年清明前后 , 村民们都上山采来嫩叶 , 手工制作野茶 , 上等野茶每公斤能卖到1000多元 。 大港镇镇长江华林告诉采访人员 , 村民采摘制作的野茶 , 经统一包装后销售 , 采茶户每户每年平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 。 此外 , 土目源村还出产笋干等土特产 。 这些都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2019年 , 土目源村实现整村脱贫 , 16户贫困户已脱贫15户 , 目前只剩下1户4人未脱贫 , 这户人家也将在今年脱贫 。 ”陈跃说 。分页标题
小车驶出土目源村 , 村口 , “土目源森林公园”的牌子格外醒目 。 据了解 , 为进一步推进山水生态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保护 , 大港水库与正在开发中的三尖源森林公园携手 , 打造一个以水边观景、密林探幽、休闲度假、生态农家乐于一体的原生态水利风景区 。 届时 , 水库边上的土目源村 , “山水饭”将越吃越香 , 越吃越长久 。 (采访人员 曹诚平 文/图)
【人民网:这碗“山水饭”越吃越香】(责编:毛思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