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

自古以来 , 我们对帝王的评价 , 大多来自后代史官的记录 , 其治下的百姓是不敢随意评判的 , 更不敢私人写史书 , 私撰国史历朝历代都是大罪 , 所以 , 后世的人无论是百姓还是统治阶级 , 对前代帝王的评价都离不开当时史官所做的史书 , 这样 , 历史的真相就变得比较模糊 。

『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 , 历来被称为明君的典范 , 自他以后的一些帝王 , 如明成祖朱棣 , 清朝的乾隆皇帝都把他树立为一个标杆 。
“贞观之治”更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治世之一 , 在他统治时期由于广开言路 , 任用贤才 , 开创了文化繁荣 , 政治清明 , 四夷宾服的局面 , 他的平等民族政策 , 使各族人民称他为“天可汗” , 对刑法的适用也力求慎重 , 在他任内曾经有过一年只有29名死刑犯的记录 , 这样来看 , 他可以说是已经实现了儒家的“仁政” 。
但是如果没有专制集权和王法的保驾护航 , 似乎在封建时代 , 又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 唐太宗究竟是怎样来看待这两个之间关系的呢 。

『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在唐太宗登基的当年 , 他就向大臣们询问关于天下治理的办法 , 魏征认为天下大乱之后 , 民心思定 , 只要行王道施仁政 , 就能天下大治 。而老臣封德彝认为 , 世风日下 , 人心不古 , 只有秦皇汉武的杂用王霸才是现实的做法 。魏征反驳说 , 尧舜行帝道而大同 , 汤武行王道而小康 , 人心如果是越来越坏的 , 社会早就成了鬼域 。唐太宗认可了魏征的说法 , 轻徭薄赋 , 减轻刑罚 , 几年就实现了天下大治 。
不过在人治的封建社会 , 是行霸道还是施仁政 , 完全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因素 , “贞观之治”也是这样 。
唐太宗李世民十八岁起兵 , 征伐四方 , 武功卓绝 , 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了皇位 , 这就注定了他是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帝王 , 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 , 他明白可以在马上得天下 , 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 所以即位以后 , 就采取了行王道 , 施仁政的举措 。
实行仁政只是现实的需要 , 一个优秀的帝王主要考虑的是 , 怎样通过手段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 , 至于手段是严刑峻法还是仁政 , 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 在经过隋末的大乱之后 ,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 , 事事都和隋炀帝反着来 , 隋炀帝滥用民力 , 他就与民休息 。隋炀帝偏信个别人 , 他就广开言路 , 在对外政策上 , 采取平等对待的方式来换取各民族的效忠 , 这些措施虽然离不开维护自身统治的原因 , 但对百姓来说 , 确实是最好的方式 。

『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一个封建王朝里 , 统治阶级再仁义 , 也离不开法家的那一套的 , 尽管在唐太宗的时代 , 这方面并不如汉武帝那么强烈 , 但是他在尽量保持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下 , 还是要用对外征伐来扩大其帝国的版图 , 在唐太宗的时代 , 唐军在西部越过流沙 , 灭掉高昌 , 在东北 , 多次征讨高句丽 , 这些对外战争也是霸道的一部分 。
实际上 , 中国只有传说中的尧舜是以德治天下的 ,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百代皆行秦政 , 自然就不存在纯粹的“仁政” , 汉宣帝很明确提出了 , 汉家是霸王道杂之 , 而他的儿子汉元帝因为痴迷儒学 , 不太认同这一点 , 就被汉宣帝训斥说 , 乱我汉家者 , 必太子也 。分页标题

『唐太宗』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行仁政的背后是否也是“霸王道杂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帝王统治的角度来说 , 这是没有错的 , 唐太宗的“仁政“治国之道是建立在天下战乱之后 , 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基础上 , 如果不是这样 , 我估计还是会用法家的办法 , 历史上施仁政治国的帝王寥寥无几 。能开创像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 几乎都离不开相似的社会面貌 。
但只要一旦发现统治危机 , 也都会毫不留情地拿起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 , 因为在帝王看来 , 霸道还是王政 , 都只不过是维护统治的手段而已 。
唐太宗很明白这一点 , 所以他能够审时度势 , 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实行合理的政策 ,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他放下了霸道 , 因为只要是封建帝王 , 都不可能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着想 , 百姓如果寄希望于一个帝王行仁政 , 无异于求人施舍来存活 , 随时可能会饿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