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商丘|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


【搜狐城市-商丘|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_本文原题: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

搜狐城市-商丘|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
本文插图
编者按
1988 年1 月 , 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 , 向全世界呼吁:21 世纪人类要生存 , 就必须汲取2000 年前孔子的智慧 , 必须重新认识东亚东文明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一时 , 被视若全球人类未来希望的西方文明成为众矢之的 , 被指责为20 世纪诸多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 。 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20 世纪后期的两大奇迹:一是东亚崛起的奇迹 , 二是海外华人创造的奇迹 。 而这一切 , 都使人体验到了延伸于海外的华夏文明风采 , 使人感受到了华夏文明无穷的生命力量 。
时至今日 , 华夏文明依旧在传承延伸 , 文化中国依旧在创造奇迹 。
如同“华夏祖地” , 华夏文明同样难说就是一种纯粹、单一的文明样本 , 她倒是更彰显一个大文化概念举一千从、包罗万象的深邃内涵 。 不难断言 , 解码“华夏祖地” , 溯源华夏文明 , 尤为行之有效 。
当下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 已成为国家责任和历史使命 。 作为华夏历史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地区 , 许多省份已以此为己任 , 提出省级文化方略 。 如山西省将该省定位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 , 以及“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甘肃省提出要打造“全国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 。 河南以中原腹地 , 重在打造传承创新核心区:“打造根基牢固的中华文化之源的祖地”、“建成展示华夏文明的标地”、“做好大遗址保护特区的示范地”等 。
华夏文明 , 可谓中华一切文明的源头 。 华夏文明核心区 , 已划定河南 , 辐射周边 。 而在这样一个巨制的文化坐标中 , 商丘文化文明 , 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 将重重地点在哪里?
华夏文明核心区
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
采访人员有一个迷津 , 解码“华夏祖地” , 将从哪一点始?又到哪一点终?从哪一条路回溯?沿途哪些文化记忆务必拾起?哪些不得不割爱放下?
这个系列的总策划、京九晚报总编张浩哲指点采访人员 , 解码“华夏祖地” , 如果仅把她视作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 , 加以解读 , 追根溯源 , 打开的将不只是思路 , 更有渠道 。 迷津豁开 , 拨云见日 。
5月18日伊始 , 大型历史音乐剧《文成公主》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六场 。 该剧再现了1300多年前 , 从华丽的大唐盛世到神秘的雪域高原 , 一位公主为和亲远嫁西藏的历史故事和宏大场景 。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 , 藏民有歌谣称颂他们这位远道而来王后:“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 ”
这歌里唱的 , 怕不只是一位大唐公主的远嫁 , 实在是一场华夏文明的远嫁和流播 。 历史上 , 与新疆、西藏地区 , 从汉、唐以后 , 由于民族迁移、政治与经济等原因 , 不仅彼此文化上有密切联系 , 而且使华夏文化文明不断得以融合、扩大 。
情同此理 , 华夏文明核心区 , 同样是一个大大的历史符号 , 对她的解读与溯源 , 不仅要放眼历史 , 更要统观各民族的战争、迁徙和融合 。
新石器时期 ,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 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 前者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 , 称为彩陶文化;后者以轮制黑陶为特色 , 称之为黑陶文化 。 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 , 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 。 它们分别出现于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与公元前2900-前2000年 。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是该阶段后期的代表人物 , 表示已转入父系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初期国家阶段 。 传说人物来源不一 , 反映各氏族部落的融合过程 。 这代表华夏文化核心区已经出现 。分页标题
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 , 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 。 它使黄河支流的汾、伊、洛、渭至河济之间 , 以及附近地区不同部落 , 经过接近、交往、战争、融合 , 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区 。 并作为“凝聚核”向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地区 , 与北方的红山文化地区扩散 , 在逐渐整合中 , 最终纳入华夏文化 。
“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秦始皇 , 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后 , 第一次统一中国 , 开创了以后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 其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定度量衡标准等政策 , 对华夏文化的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 , 起着关键性作用 。
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此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长期“民族分合、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 。 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 , 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 , 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 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 。 当地的土著民族 , 由于与汉族混居 , 除西南山区以外 , 大多接受中原文化 , 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 , 成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
在北方 , 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 , 与长城以南的大汉民族 , 长期交战或和亲 。 在东晋、南北朝、五代以及宋代时 , 游牧民族大量进入边境 , 建立一些不同地域的政权 。 元、清两代 , 蒙古族与满族还建立了全国性政权 。 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 , 给华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 赋予新的动力 , 形成新的整合 。
曾听一位学历史的学者的戏说 , 他说大汉民族最是一个善于同化一切的民族 , 当初日本不是战败而降的话 , 现在有可能同内蒙、满清一样 , 已是大中国的一个省份 。
戏说只能一笑听之 。 这倒是可以佐证 , 华夏文明核心区 , 实在难以在某一点、某一地上界定她 , 否则 , 只会局限了她底蕴的广博和厚重 。
商丘文化文明
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光
没有口水的纷争 , 将更像一场战争 , 只是双方或多方 , 已趋于理性 , 更见智慧 。
的确 , 当华夏历史文明孕育和发展区的各省 , 纷纷出台省级的文化方略 , 在争取国家资金倾斜 , 打造自己的华夏文明核心区之际 , 谁慢半拍 , 谁将如鲠在喉 , 噬脐莫及 。
而在这场新一轮的文化逐鹿中 , 商丘将如何排兵布阵 , 增加胜算?
兵法上讲“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知己多少?知彼多少?
“呵呵” 。 如果这篇文字允许采访人员在此傻笑一下 , 她倒愿意把这种“无奈”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 不过 , 无奈之后 , 她对商丘文化的表达和坚持 , 却是永不停息 。
现实点说 , 商丘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展 , 遭遇的怕不只是瓶颈和挑战 , 而是自身不知“身在何处”的尴尬和无奈 。 让“遗存遗址”说话 , 我们何止百口难辩?然而 , 历史给予这块风土吉壤的深情眷顾 , 我们不能不承情 , 也不能不感恩 。
文献和仅有的遗址遗存表明 , 作为中国多个重大源头文明的起源地 , 商丘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祖地”之一 , 和华夏文明核心区之一 。 从没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能像商丘一样 , 她的文明起步 , 恰恰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步;她的历史厚度 , 恰恰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厚度 。 华夏上下五千年史诗般的文明进程中 , 商丘不仅没有缺位过 , 而且自始至终立体地呈现为一条清晰、坚韧而又无比活跃的历史生长线 , 而且成就过那么多个不胜枚举的伟大灵魂 , 产生过那么多次难以罗列的历史嬗变 , 创造过那么多项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 遗留下那么多处追思先贤的古迹名胜 , 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商丘的文化文明 , 闪现着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光 。 这儿最早闪现出中华黄河文明之光 。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技术 , 一手拉开黄河文明的序幕 , 一手开创了中华火文明史 。 其钻木取火的首创 , 让商丘最早沐浴了黄河文明之光 , 让古老商丘拥有了世界格局和国家意志 。 今天的商丘 , 在距离不到200米的范围内 , 一边是燧皇陵 , 一边是阏伯台 , 这一台一陵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商丘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荣耀 , 更是中国火文明史的立体再现 。 他们的贡献让史前的商丘成为一块文明向八方流淌的高地 。分页标题
这儿是华夏思想文明的圣地 , 一度见证中国思想文明的碰撞和远播 。 中国存在一个圣人文化现象 。 这个圣人文化现象的出现 , 正是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 , 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 如果有心找来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地图 , 在上面将几位圣人的出生地标一下 , 连一连 , 我们会发现一个奇迹:中华圣人文化现象呈现一个圈 , 这个圈就局限在中国中部地区 , 以中原为地望之地 。 如果再细心些 , 又会另有发现:这个圈是以商丘为中心 , 向四周辐射 , 如同文明向八方传递 。 中国的圣人文化 , 很大程度上讲 , 就是中国的思想文化 。 圣人文化的表达 , 很大程度上讲 , 就是中国思想文明的阐释 。
商丘是三商之源 , 这儿闪现着商族融合、商朝开国以及商业文明的创始与远播之光 。
商人“服牛乘马 , 以为专利 。 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形成农、牧结合的经济 , 使这个部落很快兴旺起来 ,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也相应地扩大了 。 因此 , 商人与其他部落之间的交换也是比较活跃的 。 王亥的时候 , 开始利用牛作为负重的工具 , 在各部落间进行贸易” 。 这是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相土乘马 , 王亥服牛”深远意义的高度评价 。 王亥驯服牛 , 使商业的远征成为可能 。 王亥经商 , 不仅将商业贸易传授四方 , 而且将“诚信”文明播撒天下 。
商丘还是天下黄皮肤黑眼睛的寻根之地 。 一万年前的三皇之首燧人氏观季风 , 首创“风”姓 。 从此 , 中华民族诞生了第一姓氏——风 。 可以说 , 中华民族根在中原 , 中原之根在商丘 。 商丘是燧人氏安葬地 , 也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安葬地 。 据考证 , 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 , 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 。 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 , 帝喾之后就占59个 。 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 , 有242个源于商丘 。 目前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 , 有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 。 除帝喾后裔外 , 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 , 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 。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 其厚重文化 , 凝聚的是国家意志 , 闪耀的是文明之光 , 彰显的是能够令民族为之动容的“文之势” 。 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高速入轨时 , 这样一个文化核心区 , 怎能缺席?但缺不缺席 , 的确更考验“商丘智慧” 。
作者简介

搜狐城市-商丘|商丘文史|解码“华夏祖地”(二)
本文插图
班琳丽 , 笔名班若 , 1973年生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出版长篇小说两部 , 诗集两部 , 中短篇小说集一部 。 作品发表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物 。 《一腔白菜》获《中国作家》文学奖;《小日子》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 。 现居商丘 。
来源:****·澎湃号·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