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阻击胆管癌,载药囊泡将肿瘤细胞“吹爆”

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胆管癌 , 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 , 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近期 , 天津医科大学南开临床学院(以下简称南开医院)王西墨团队 , 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团队首创的载药囊泡治疗胆管癌技术 , 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该项目成果刊载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
病死率和手术复发率达到50%—70%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 胆管癌在消化道肿瘤占比约3% , 属于罕见病的一种 , 发病率相对不高 , 但恶性程度仅次于胰腺癌 , 病死率和手术复发率达到50%—70% , 被视为消化道癌王 。 中国是世界上胆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
但针对胆管癌的治疗难度大、手段有限 , 治疗方法对患者危害大 , 使胆管癌成为临床上难以攻克的疾病 。
在生物学表现上 , 胆管位于胆汁引流和肝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位置 , 因为解剖位置特殊和胆管癌肿瘤组织的外壳坚硬 , 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 一旦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 , 患者基本面临无药可医的局面 , 从而导致消瘦、乏力、营养不良、胃肠道梗阻等问题 , 生存质量差、生存周期短 。 而现在癌性胆道梗阻发病率明显增加 , 这类病人一旦出现感染 , 病情更加凶险 。
临床上目前只能用胰腺癌或消化道肿瘤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 , 且疗效不佳 , 故无法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 。 论文第一作者、南开医院张晖主任介绍 , 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 , 但胆管癌前期症状不明显 , 当出现症状就诊时 , 胆管癌大都进展到中晚期 , 此时仅有不到20%的患者有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
新技术调动免疫大军杀灭癌细胞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囊泡 , 与微量的化疗药物结合后 , 将化疗药物富集于囊泡内 , 并激活免疫反应 , 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
载药囊泡能够使得胆管癌细胞像吹气球一样 , 不断胀大直至爆裂 , 这种炎症性细胞死亡形式 , 被称为细胞焦亡 。 当载药囊泡到达胆管癌瘤体上方的胆管腔时 , 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被募集过来 , 进而对胆管癌细胞周围的基质进行破坏 , 裸露出一个个的癌细胞 。 这些癌细胞能够与载药囊泡接触 , 进而被杀灭即焦亡 。 胆管癌细胞的焦亡 , 还进一步刺激中性粒细胞 , 使得后者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 , 也就是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 另外 , 胆管癌细胞焦亡时 , 释放的致炎因子 , 亦能有效吸引中性粒细胞 。 通过多种途径招募的中性粒细胞 , 实施了对胆管癌细胞的二次杀伤 。
这是一项集生物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一体的新型抗肿瘤技术 , 由于载药囊泡独特的作用机制 , 即既有化疗药物的部分作用 , 又有生物载体的特性 , 更动员了机体免疫大军中性粒细胞 , 并巧妙利用胆管癌部位极为狭小的空间 , 最终对梗阻性胆管癌产生不寻常的疗效 。
该技术主要研究者之一王西墨教授表示 , 随着后续样本量的扩大和方案的逐步优化升级 , 未来有望成为一线的胆管癌治疗方案 , 改变当前胆管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格局 。
胆管癌只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适应症之一 , 据介绍 , 该技术的产品管线已涵盖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水、肺癌、食管癌等实体瘤及其并发症 。 同时 ,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临床转化进展迅速 , 目前已在湖北、河北、安徽、湖南、山东、深圳、天津等7省市获批上市 。
相关链接
胆管癌病因尚不清楚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的恶性肿瘤 。 其病因可能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有关 。 临床可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法 , 但预后较差 。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 。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分页标题
——胆管结石 。 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 , 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 , 说明胆管长时间受结石刺激 , 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 , 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 。
【阻击|阻击胆管癌,载药囊泡将肿瘤细胞“吹爆”】——华支睾吸虫 。 在东南亚 , 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 , 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
——胆管囊性扩张症 。 少数胆管囊性扩张症患者发生癌变 。 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 , 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 , 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有报道认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癌前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