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特殊时期备战中考,这些事要知道 听听老师怎么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 , 居家在线学习成为了常态 。 无论对哪个学段的学生都是一场考验 , 尤其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讲 , 更是如此 。 他们既要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困扰 , 也要面对来自中考的压力 。 我们总说 , 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 。 中考虽然只是从初中迈向高中的一个考试 ,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而言 , 这次考试是孩子的第一次选择 , 因此 , 很多家长如临大敌 ,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时难免会一边担心 , 一边着急 , 一边暗暗使劲 , 一边又隐忍不敢说太多 。
那么 , 各个学科又该如何备考?我们来一起听听京城学校这些老师怎么说 。
语文可按专题梳理复习 作文关注核心词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高级教师李晨松表示 , 中考语文除了要注意了解试卷的分值分布、考试内容、考试题型以及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外 , 复习方面可以按照专题梳理的方式进行 。
其中 , 对于古诗文阅读 , 李晨松建议古诗文默写方面可以再看看易错字 , 看看自己的积累本 , 了解诗文内容、主题 。 默写方面要注意规范书写汉字 , 把汉字一笔一划写清楚、写准确 。 古诗词阅读需要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 诗的内容、情感 , 会初步赏析 。 了解一些常见意象及文化内涵 , 了解用典诗句 。 对于文言文方面 , 建议结合题型及考查点 , 再有重点地看一遍 。
名著阅读方面要明确作品主题 , 了解主要情节 , 重点人物及性格以及读书方法 。 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点 。 现代文阅读方面 , 可以通过重温中考原题 , 熟悉规律 , 回想课堂上老师的指导 , 回看做过的阅读 。 李晨松还建议说 , 对于作文 , 不仅要备好素材 , 同时还应关注核心词 。 比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劳动体验、传统文化等等 。
英语注意积累培养语感 明确考试得分点
北京一零一中初三英语教师邓容认为 , 英语的重点要注意积累 , 培养语感 。 因此 , 考前继续坚持日常笔记 , 勤看错题考点记录、范文积累、生词积累等都是有必要的 。
同时 , 她还建议要制定个性化最后阶段的复习计划 。 如基础薄弱学生回归基础 , 加强单选题目语法知识熟练 , 确保满分 。 加强完形、阅读A、B篇及任务型阅读的得分训练 。 基础较好学生翻看过往已做练习题目 , 尤其是完形及阅读C、D篇错题 , 重点回顾解题途径 , 做到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
对于任务型阅读 , 她认为要对近5年中考真题及今年一模、二模题目的问题设置 , 尤其最后一题考查语言归纳总结能力的题目的标准答案必须进一步梳理 , 明确得分要点 。
锁定写作话题1或话题2 , 针对热点话题如抗击新冠肺炎、网课学习生活、环保、个体经历与发展、个人与身边人的社会交往等话题 , 重点复习 。 熟悉相应话题写作流程、内容取舍、语言表达精炼与丰富、中心思想升华 , 以及类似话题之间的灵活迁移 。 并结合过往个人写作偏差与错误 , 反思写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薄弱环节 。 尤其可结合近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 加强作文写前的审题与构思训练 。
数学侧重夯实基础知识 复习要亲力亲为
【特殊时期|特殊时期备战中考,这些事要知道 听听老师怎么说】门头沟区中学数学研修员周全在采访时坦言 , 往年很多考生没有考好 , 不是难题没答好 , 而恰恰是因为基础题没答好 , 所以基础题是取得好成绩的保障 。 因此 , 他强调 , 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 对于基础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 。
对于基础题的复习一定要重视以前曾经做错的题目 。 对于这些题要认真分析 , 要通过分析了解自己还有哪些知识不清楚或者模糊 ,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 另外 , 这些题目自己一定要再做一遍 , 一定要亲自动手 , 亲身实践 , 这样才能达到掌握的目的 。
而对于综合题的训练 , 他认为要注意难点知识必须理解清楚、理解透彻 , 而且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 , 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 。 每做完一道题都要认认真真的总结 , 总结这道题目所用到的知识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运用的基本技能等 , 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 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 , 以便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解题经验 。 分页标题
此外 , 在他看来 , 盲目的考前猜题押题除了很容易造成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别无益处 , 考生正常或超水平发挥的关键是在于心态 , 调整好考前心态是考生制胜的法宝 。
地理备考不要盲目做题 从生活问题入手
结合这两年北京市地理中考命题方向看 , 主要是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水平 , 尤其突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地理学科的能力、方法和思想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 强调了联系生活渗透学科素养 。 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研修员祝子晖因此建议备考考生不要盲目做题 , 把自己淹没在题海中 。
在她看来 , 地理试题选材丰富、联系生活紧密、关注社会热点 , 在复习中可以联系教材内容 , 将问题落实到一定区域 , 回归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
同时 , 她也表示 , 通读教材并不仅仅是单纯地阅读 , 而是打破教材章节界线 ,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构建基础知识脉络 , 横向纵向进行对比 。 只有对地理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知 , 才能最终理解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 因此 , 建议同学们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起点 , 反射式的整合相关的知识体系;或是以某具体区域为核心 , 以地理要素的组合为框架 , 反向梳理要素基本特征和相互联系 。
此外 , 她还建议要多从生活问题的小切口入手、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梳理方法 , 再尝试把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 其实地理试题就是以教材中的‘旧’问题为例迁移到一个‘新’情境中 。
历史备考结合时政热点 要学会寓情于史
北京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从不回避热点 , 因此应关注时政热点 。 比如今年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地的中考一模题目中都有以瘟疫为素材的题目 。 包括中国古代瘟疫防治的成就、世界近代瘟疫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中国近代科研人员从古代医学著作中获得灵感并最终获得成功、中医药与今天抗疫的联系等等 。 试题的设计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对比 , 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 这就要求在做题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史料解读的方法 , 更重要的是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进行分析 。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教师付林建议 , 在复习历史知识要培养古今中西知识融会贯通的意识 , 同时 , 要注意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晚报》等权威媒体上搜集热点问题 , 密切关注当今国情、世情 , 学会历史的角度分析时政热点 , 联系教材 。 另外提醒同学们格外关注一些周年性重大历史事件 , 中考试题的情境虽然是新的 , 但问题的答案却是来自教材 。 因此对任何热点的分析最终都要回归到教材 , 寻找结合点 。
付林在采访时还表示 ,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 , 随着中考复习内容的增多 , 学生对史实运用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 这严重影响其对重大史实的认知和理解 。 学生出现这种历史学习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因为缺乏历史时空观念 , 从而导致时序思维能力弱化 。 在备考过程中 , 学生具备了时空观念 , 才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时序思维能力 。
因此 , 她还建议备考时要通过核心知识点和具体的知识点间的知识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从总体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 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 (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