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孟子如何选择民权?游说魏惠王,对话齐宣王,并不适合春秋战国
我们知道儒家学派最早的核心人物是孔子 , 而在那个时代里 , 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的 , 因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领导阶层 , 他曾经做过大夫 , 本身就属于贵族阶级 , 所以在面对当时天下混乱的问题时 , 孔子希望能够从君主或者领导阶层的角度出发 , 通过领导阶级去寻找一种安定天下的方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尽管如此 , 孔子也和其他的领导阶层是不同的 , 他虽然主张通过领导阶层去解决问题 , 但却极力反对领导阶层 , 通过自身权益去压榨其他阶层 , 也就是说他是想要通过领导阶层来为平民百姓谋取利益 , 只不过 , 在当时那个年代里 , 孔子对于“民权”的认知 , 并没有非常的深入 。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孔子对于民权的认知 , 在儒家学说中不断的传承 , 到了孟子一代 , 对于民权的认知已经是非常饱满了 , 在孟子看来 , 无论是哪一阶层都必须挺身而出维护民权 , 甚至他认为民权是高于君权的 , 所谓“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这是孟子的至理名言之一 。
由此 , 我们也可以看到 , 孟子对于民权的重视程度 。那么孟子又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去维护民权的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看一看 , 孟子是如何在君权和民权当中选择民权的 , 又是如何去维护民权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孟子游说魏惠王
魏惠王时代的魏国是非常鼎盛的 , 他的祖父魏文侯、父亲魏武侯 , 为魏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 发展到魏惠王一带 , 魏国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盛的国家 , 也正因如此 , 魏惠王成为了战国时代第一个称王的诸侯 。但是对于一个这样的君主 , 孟子的态度却是很不客气的 , 在孟子见到魏惠王的时候 , 魏惠王问孟子 , 能不能给他的国家带去利益?甚至还说了“太子虏 , 上将死 , 国以空虚”这样的话 , 可谓是非常深刻地将自己批评了一顿 , 但面对这样的魏惠王 , 孟子却自视甚高的批判了他的言语 。
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意思是说 , 作为一个君主 , 怎么能够谈及利益呢?如果一个君主只会谋取利益 , 那么上行下效 , 下面的臣子和平民百姓们 , 也只会为自身谋取利益 , 如此 , 又有谁还想为天下谋取利益呢?所以 , 作为一个君主 , 需要做的就只有仁义而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孟子还说 , 当时天下大乱 , 就是因为诸侯、大夫、士人、庶人等等各个阶层的人 , 都只想着自己的好处 , 上上下下争权夺利 , 岂有不乱之理?所以说 , 要想国家安定团结 , 那么就不能够讲功利、讲好处 , 而且只能够讲仁义、讲道德 。
孟子主张 , 君主要实行仁政 , 首先为百姓利益考虑
其实孟子的这一思维很好理解 , 就是说要君主实施仁政 , 不要想着怎么为自身谋取利而是要想着怎么安定平民百姓的生活 。对此 , 孟子也给出过很多的意见 , 比如说: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还有更具体的 , 比如:五亩之宅 , 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 , 无失其时、百亩之田 , 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等等的这些措施 , 都希望君主能够将国家资源倾斜到平民百姓身上 , 保证平民百姓的权益 , 安定他们的生活 。
而为了让魏惠王能够接受这样的理念 , 孟子甚至不惜给魏惠王下套 。孟子问:用棍子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魏惠王说没有;孟子又问:用刀子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有区别吗?魏惠王说没有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得到了这两个答案 , 孟子开始列举魏国的现实情况了 。他说当时的魏国是统治者 , 厨房里有肥肉 , 马厩里有骏马 , 但老百姓却是脸上有菜色 , 田里有尸体 , 这等同于率领野兽来吃人 , 可是兽类相残人类尚且厌恶 , 一个人主持国家的政治却率领野兽来吃人 , 又有什么资格做这个国家的君主呢?所以 , 如果不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 , 那么就请你下台 。这一番话说的魏惠王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
孟子与齐宣王对话
当然 , 仅凭这一个例子 , 并不能说明孟子非常注重民权 ,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有一次孟子问齐宣王说 , 如果有一个人要出差 , 将自己的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 , 但当这个人回来的时候 , 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孩子都在挨饿受冻 , 对于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弃之 。
孟子再问 , 如果一个长官管理不了自己的部下 , 那又该如何呢?齐宣王说:易之 。孟子又问 ,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 , 那统治者又该如何处理呢?而齐宣王听到这个问题才忽然惊觉自己已经中计了 , 于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 把脑袋别到一边 , 看着随从们说别的了 。可见 , 在孟子看来 , 一个君主如果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平民百姓谋取利益 , 没有办法保证民权 , 那么这个君主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君主不合格 , 大臣要极力劝谏 , 若不改 , 人民有权力革命
而看完了上述两个例子 , 我们再来分析孟子对于民权和君权的态度 。孟子认为 , 在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当中 , 有与王室同宗同源的公卿 , 也就是所谓的贵戚之卿 , 也有是与王室同宗同源的公卿 , 叫作异姓之卿 , 这两种人是不一样的 , 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殊途同归 。
如果是同宗的贵戚之卿 , 那么当君主有了过错的时候 , 他们就必须要极力劝阻 , 所谓:君有大过则谏 , 但是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 , 那么就只能:易位 。而对于异性之卿 , 当君主有了过错 , 也一样要劝谏 , 但如果反复劝谏君主却得不到回应 , 那么就只能离开这位君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这两种人最终的行为方式不同 , 但都是要抛弃一个不合格的君主 , 让他去做孤家寡人 , 甚至让他去做孤魂野鬼 。所以 , 这也就凝炼出来了孟子的一个主张 , 那就是:如果君主不合格 , 那么人民就有权力革命 。
一个合格的君王 , 首先要保证民权
这一观点是孟子实实在在说过的话 , 而他对于这一观点的论述 , 也记录在《孟子见梁惠王下》一篇当中 , 这是孟子对于民权的一种肯定 , 也是他为人民谋取利益的一种行为方式 。对此 , 孟子也举过一个例子 , 他说:贼仁者谓之贼 , 贼义者谓之残 , 就是说 , 破坏“仁”的人叫做贼 , 破坏“义”的人叫作残 , 而如果一个人贼仁残义 , 那么这个人就是独夫 , 所谓:残贼之人 , 谓之一夫 。
而像是夏桀、商纣王这样的人 , 就是独夫 , 他们对天下不仁义 , 他们没有办法保证民生 , 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平民百姓谋取利益 , 他们只是应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 不断地压榨平民百姓 , 所以 , 商汤作为夏桀的臣子 , 可以推翻他的统治 , 周武王作为商纣王的臣子 , 他也可以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 这叫做打败独夫 , 不叫弑君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此可以看到 , 在孟子的观念里 , 一个合格的君主首先要会保障民权 , 要会安定民生 , 如若不然 , 这位君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 也没有资格做这个天下的主人 , 只能够被推翻 。
民权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
可是对于这一现象 , 很多人也会有疑问 , 那就是为什么孟子如此主张保证民权 , 却没有看到孟子与平民阶级过分亲近呢?也没有看到平民阶层对孟子过于推崇呢?其实 , 孟子虽然主张保障民权 , 但这种保障民权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 , 儒家人讲的道德是双向的 , 也就是说 , 讲究道理的同时 , 也要讲究仁慈 。比如 , 作为君主的要仁义 , 作为臣子的才会忠诚 , 做父亲的要仁慈 , 做儿子的才会孝顺 , 这都是对等的行为 , 放在君权与民权当中也是这样 , 君主要学会保障人民的权益 , 但是人民也需要按照君主的规划 , 进行自我发展和约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问题在于 , 当时的天下是很难让所有臣民 , 都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行为约束的 , 首先因为礼乐制度的崩溃 , 阶级已经出现了崩塌的现象 , 曾经被压榨的平民百姓 , 不再愿意受贵族或者领导阶层的过分指引 , 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 , 学会了为自己谋取利益 , 学会了反抗贵族的压迫 , 可是贵族本身因为血脉和地位阶级的问题 , 对于平民百姓就是嗤之以鼻的 , 这是阶层之间的矛盾 。
儒家提倡的道德双向对等 , 是站不住脚的
如此一来 , 就会导致一个很矛盾的社会现象 , 平民百姓不愿意完全服从于领导阶层 , 而领导阶层因为过往的思想和制度的束缚 , 不愿意为平民百姓谋取太大的利益 , 如此 , 儒家在道德方面所讲究的双向对等 , 就有些站不住脚跟 。试想一下 , 如果君主不仁义 , 臣子又怎么会忠诚呢?如果父亲不慈爱 , 儿子恐怕也不会孝顺 , 那么到底是要君主先仁义呢?还是臣子先忠诚呢?这个问题孟子并没有给出答案 , 而当时的社会现象也很无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为 , 君主想要臣子首先忠诚 , 而臣子却希望君主率先仁义 , 也就是说 , 君主希望先保障自己手中的君权 , 可是平民百姓却希望首先得到民权 , 两者互不相让 , 阶级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冲突 , 最终导致阶级崩溃的越来越快 。
春秋战国时代 , 孟子理念并没有为百姓谋求太多实际利益
也正因如此 , 孟子的观念在春秋战国时代里 , 并没有为平民百姓谋取到太多的实际利益 , 他的主张得不到君主的支持 , 或者说他的主张 , 停留在理论方面无法进行实践 , 而当时的社会因为生存环境太过于苛刻 , 平民百姓更多的是希望维持自身基本生存 , 对于一个看似美好却并不能在当下社会加以应用的理念 , 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心思去支持 。
而且在平民百姓们看来 , 孟子的理论是有风险的 , 因为曾经的社会里 , 平民百姓的权利很小 , 地位很低 , 他们本身就是无条件遵从贵族或者领导阶层的意愿的 , 但是那样的状态导致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 , 他们必定不愿意首先尊奉君主获得君权 , 或者是担心君主在掌握君权之后 , 不实施仁政 , 无法保障他们的民权 。因此 , 平民百姓们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 自然也就不愿意遵奉孟子的学说 。
讨论分页标题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得知 , 孟子对于民权的选择是坚定的 , 但同时也是无奈的 。孟子从理论上讲述了民权的重要性 , 甚至也通过自己的行为 , 去劝谏和游说了多位君主 , 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魏惠王、齐宣王等等 , 他们都曾经与孟子在民权方面有过交谈 。
而孟子为了维护自身的主张 , 或者说为了真正意义上保障民权 , 甚至不惜给君主下套 , 但问题是 , 君主毕竟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 , 哪怕他们在理论的论证上 , 无法争辩过孟子 , 但只要他们不愿意采用这样的标准和措施 , 孟子所言的 , 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出发 , 保证民权的方式也就没有办法直接推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只要君主不愿意推行这样的政策 , 百姓也就不能够从孟子的学说中 , 获得真正的利益 。人都是现实的 , 尤其是处在乱世当中的人 , 他们只在乎利益 , 在乎生存 ,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 , 如果生命不在了 , 一切都将是空谈 , 所以 , 看不到利益的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去尊奉孟子的学说 。
结尾
所以 , 孟子虽然选择了民权 , 但他却是孤独的 , 也是无奈的 , 甚至是挣扎的 。可我们需要清楚的是 , 虽然孟子极力地主张保障民权 , 也说过“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这样的名言 , 但是孟子却并非是反对君主制度的 , 他所说的保障民权 , 是建立在维护君主制的原则上的行为方式 。
【Array|孟子如何选择民权?游说魏惠王,对话齐宣王,并不适合春秋战国】也就是说 , 所谓的君权和民权 , 只能够在君主制度下进行讨论 , 君权和民权到底谁在前?谁在后?这一点大家可以有不同的争论 , 但有一点 , 君主制度却不能够有任何的错漏 。所以 , 关于孟子对民权的态度我们还需要理性认知 , 并不是说 , 孟子主张维护民权就等同于他反对君主制度 。
-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如何减少心悸,做到这几点,效果很明显
- 关节骨头|如何用“大米”来拯救急性扭伤?
- 三木|如何打造复古造型?学学三木博主这样搭,轻松打造高级复古感
- 矿物油|如何通过主要成分油,来判断乳霜的好坏?赶紧去试试你的乳霜吧
- 谜团|科学至今无法解释的4大谜团,人类何时才能解开?谜团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谜团二:生命是怎么产生的?谜团三:黑洞里面是什么?谜团四:宇
- 关节骨头|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如何解决?掌握3种方法,活出青春姿态
- 小儿健康|宝宝鼻塞不通气?家长如何护理?
- 关节骨头|如何快速消除腘绳肌挛缩导致的伸膝受限?
- 内分泌疾病|如何一步步作成“尿毒症”?
- 雨宸情感|如何挽回前任,看完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