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选择 , 以自己情愿的方式去度过这一天 。
快到七夕那几天 , 跟朋友的聊天都开始转向冒着粉红泡泡的话题 。
不久前被问到“是否想谈恋爱” , 我敲出“想”字 , 对方竟然有些震惊 , 感慨道:“原本以为你厌男情绪很严重 , 没料到也会想恋爱 。 ”
我仿佛看到了网线那端直男脸上的三条黑线 。 忍俊不禁 。
恋爱当然想 , 七夕也可以过 , 只是不想过得太盲目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七夕的仪式感与“繁文缛节”
关于七夕该怎么过这个问题 , 先前我和我妈也有过讨论 。
对我妈来说 , 她对于这么多年来 , 我爸从未在中西情人节上给她买花或送礼的行为耿耿于怀 。 并且她多次强调 , 她看重的倒不是物质的价值 , 而是一种表态、一份心意 。
但从我爸的角度来说 , 身为一名浸润在东亚文化里的传统男性 , 在表情达意这件事上 , 他具有天生的“钝感” 。 比如 , 他平时很少开口表白和输出特别正向的情绪价值 , 以至于一旦他突然冒出一句“我爱你(们)” , 我和我妈只当作是他酒后的“醉话” , 起一身鸡皮疙瘩 。
所以当七夕这种“必须得说点什么”且周围朋友都在表态的节日到来时 , 我爸这样的男性多少会有点无所适从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图/《倒数第二次恋爱》
据他回忆 , 某一年七夕在酒桌上应酬的时候 , 推杯换盏之间被问及“今天有没有送老婆玫瑰花” , 一说没有 , 还被全桌男性调侃了 , 被说“不够体贴、不过节跟不上年轻人的潮流” 。
这似乎反映出了两性在七夕中的角色和需求不同 。
比如受到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引导 , 再加上既定的社会观念影响 , 像我妈妈这类比较传统的女性 , 会渴望在七夕这种比较难得的日子里得到情感反馈 , 感受到“被关心”会让她特有仪式感 。
我爸的情感需求就淡化很多 。 他被视作应当“特别表示”的一方 , 如果他做得不够到位 , 那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伴侣 。
最奇怪的是 , 他的酒友们不会因为他平时对家人的表现如何而提出看法 , 却会鄙视他没在七夕这天浪漫一下 。 也就是说 , 七夕作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情人节 , 将男性是否解风情 , 是否“疼老婆”微妙地连接在了一起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至少也要发个红包以表心意吧!”
至于我本人呢?
首先 , 七夕其实已经残忍地将我这种单身人士排除在外了 , 但另一方面 , 我也不太认同在这个节日里必须遵循的一些规范 。 比如 , 它将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架在一个必须在特定时间节点提供情感输出的位置上 , 且更多地依靠物质手段和行动上的表示来作为情感的见证 。
可是 , 这些外在的东西真能象征感情的深厚、忠贞和坚定吗?
反过来说 , 即便平时对伴侣并不好、没有给予持续的情绪价值 , 只要这一天筹备得足够花费心思 , 过得足够特别 , 就足够证明其爱意了吗?
或许我无法否认这确实是一种“爱” , 只是我更愿意与对的人过好每一天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在送礼问题上 , 早在一个月之前 , 我妈就因为在头条上看到大量关于七夕送礼的预热内容 , 向我吐槽过 。
她表示 , 七夕是中国传统的、独有的节日 , 背后有一定历史渊源 , 具有和其他情人节不同的文化意义 。 在神话传说里 , 牛郎织女一期一会 , 而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 , 却完全无法体会到“从前慢”那种缠绵和悠长的相思 , 过节也往往走的是程序化的流程 , 吃饭、逛街、看电影……反正不论怎么过 , 总归要和“消费”挂钩 , 文化象征意义大大消解 。分页标题
另一方面 , 送礼难免不和物化沾边 。
她值不值得我付出两个月的工资去买她喜欢的昂贵珠宝 , 还是一张贺卡就能打发?礼物是否要破除性别刻板印象 , 对方又是否能够接受刻板印象之外的礼物?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类似的考量和顾虑多了 , 好像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
不可否认 , 收到礼物和惊喜总是让人满足的 , 但在此之前 , 如何回应伴侣的期待并投其所好 , 如何在过好这一天和避免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平衡 , 恐怕是广大男(女)性朋友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七夕的甜蜜与暴力
无论是趁着节日的东风过上没羞没臊的性生活 , 还是按部就班走完程序过好这一天 , 怎样过七夕 , 看上去见仁见智 。
但不幸踩雷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 如果碰上了表白暴力和约会暴力 , 就挺倒霉的 。
我还在青春期的时候 , 对爱情尚存着一些误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 真就这么巧 , 一年七夕 , 我被表白了 。 考虑到当下暧昧的氛围 , 我整个人好像是被架在一个“不得不答应”的位置上 , 差点脑袋发热直接同意了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图/《那些年 ,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现在回过头来想 , 还好逃过一劫 。 当时我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也不明白自己实际上是被表白暴力绑架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尚未确认恋爱关系时 , 对方就直接进行过语言上的性骚扰 , 但他认为这很“撩” , 是他“段位高”的一种表现 。 最令人窒息的是 , 在我多次表达过不满后 , 他仍然没有停止 , 被拒绝后 , 又还翻脸不认人 , 四处诋毁和泼脏水 。
与此相关 , 我读大学的时候 , 曾见证过许多次“七夕喊楼”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七夕、蜡烛、玫瑰、单膝跪地的少年 , 这些看似浪漫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 却让我觉得膈应 。
忍不住代入那个被告白的女生 , 我作为一个深度社恐患者 , 遇上这种情况 , 应该会尴尬到无地自容吧?何况 , 我理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只在彼此之间 , 未必需要陌生人的集体见证 。
而在我看来 , 这种比较疯狂的追求与表白 , 更是传递出了极其危险的信号:过度积极和主动是典型的传统男性气质的体现 , 彰显了他们心中秘而不宣的征服欲 , 意味着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绝对主导 。
没有理解和尊重 , 再精心刻画的“惊喜”也会变成“惊吓”吧!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七夕还是约会暴力的高发时段 。
在过节的气氛下 , 拒绝似乎变成了一种泼冷水的举动 , 约会时的劝酒和未经同意的身体接触 , 甚至被动的“酒后乱性” , 都可太常见了 。
没有人希望在七夕拥有这些扫兴的体验 。 在我接触到女权主义理论 , 意识到身体的自主权后 , 开始对这些状况有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当被冒犯后 , 无论是选择当场指出或之后再表达 , 开诚布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 。 因为只有说出来 , 对方可能才会意识到你的不舒服 , 并且分担你在交往中承受的无形压力 。 在此基础上 , 一起确定交往时生理和心理上的边界 , 学习一些约会技巧 , 也有助于建立起更加健康的恋爱关系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图/《就算敏感点也无妨》 分页标题
当然 , 前提是能够识别出包裹在温软糖衣下的暴力行为 。
伴侣随时随地的问候、充满妒忌的抱怨、财务干预和把控等等 , 看似是一种专属于你的“爱” , 但遵循的仍是施虐与控制的套路 , 最终导向的只会是畸形的关系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写在最后
作为一枚单身已久、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 我对七夕有过不满和批判 , 也抱有美好的想象与期待 。
在我的理解中 , 是否需要给七夕“祛魅”、如何将它安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上 , 完全取决于女性个人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如果你真心喜欢那种被拥护和关心的感觉、欣赏那些作为心上人爱意象征的礼物 , 那么将工作与生活上的琐事搁置一旁 , 腾出时间吃一顿美味的大餐、筹备一场愉快的约会 , 也是好事一桩(当然 , 安全第一 , 自我感受第一) 。
相反 , 如果你对七夕嗤之以鼻 , 认为其已经沦为了资本家和消费主义联合操纵的骗局 , 甚至对这个节日的起源:牛郎偷看织女洗澡的“犯罪”感到不适 , 那不去庆祝也未尝不可 。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选择 , 以自己情愿的方式去度过这一天 。
不管怎样 , 开心最重要啦 。
P. 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
本文插图
【橙雨伞|我不想盲目地过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