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本文插图
来了!它来了!它终于来了!
你的购物车 , 是不是早已满满满满满满满满满满满满了 , 一边困得眼皮不住地打架 , 一边又巴巴地守着零点到来 , 比等新年还要执着——因为一旦睡着 , 可能就损失成百上千块啊!
吃货首选——零食 , 追剧、看球赛、休息日的必备品 , 买!
爱美人士——护肤品 , 年轻的容颜可不能被岁月留下太多伤痕 , 买!
时尚丽人——冬天来了 , 去年的皮大衣已经配不上今年精神抖擞的我了 , 买!
但也有很多网友反映 , 自己明明没什么可买的 , 可还是剁手到“上头” , 一花钱就感觉很兴奋 。 或者一开始是为了省钱 , 但买买买后就根本停不下来 , 甚至有人不惜斥巨资购买奢侈品 , 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 这是不是病态啊?
一边埋怨自己刷得多 , 一边又不停地买买买 , 到底是为什么呢?
01
为什么买买买有“魔力”?
购物让人开心 , 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 。 买买买的时候 , 我们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好像都能被轻易缓解 。 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研究发现 , 购物能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带来“疗愈”效果 , 比如说:

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本文插图
正是因为这些“治愈”效果 , 英语中甚至诞生了Retail Therapy(零售疗法)一词 , 指人们通过购物来达到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目的 , 以实现自我疗愈 。
零售疗法并不是一种真正的专业心理治疗方法 。 不过 , 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现代人最常用的放松减压、调节情绪方式 。
根据特恩斯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对1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 , 超过半数(52%)的人承认自己曾使用过零售疗法(Researchscape, 2013) 。 其中 , 44%的人每个月都会通过购物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 另一项调查则显示 , 在感到压力的人群中 , 每三个就有一个 , 曾通过购物来缓解自己的焦虑(Gregoire, 2013) 。 零售疗法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
看到这里 , 你可能会想 , “虽然花钱的时候确实很快乐 , 但花完之后 , 没钱了心情更不好啊!”
确实 , 虽然买买买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很多压力 , 也为我们提供了快乐的可能性 , 但零售疗法也是有风险的 。 金钱是有限的 , 想买的东西却可能无穷无尽 , 买东西所带来的快乐也不一定持久 , 可能令我们陷入恶性循环:

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本文插图
【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在一些情况下 , 我们甚至可能陷入强迫性购物障碍(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因为无法控制的购物冲动而将超出承受范围的精力、时间以及金钱花费在购物上 , 为自己带来社交、经济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
所谓强迫性购物障碍 , 是“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 , 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 , 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
心理学界的研究都倾向于将强迫性购物划分为成瘾类 , 有些人形容自己买东西时的感受就像吸烟一样容易上瘾 , 强迫性购物因此也会被称为消费成瘾 。
根据2015年发表在Addiction杂志上的一则对涉及32000人的研究数据的分析 , 发现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一般发生率约为5% , 即20个人里就可能有1个购物狂 。
02
你真的喜欢买买买吗?
有些人会强迫性购物 , 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 在幼年的时候 , 如果遭到父母或他人的漠视 , 孩子便会转而寻求替代性的安慰——如玩具、零食等 。 这种匮乏感会持续影响着我们 , 在成年后同样要寻求情感的支持 , 购物便取代了玩具和零食 , 成为替代性的安慰品 。分页标题
强迫性购物者通常不是为了商品的实际用途 , 他们买买买主要是因为四个方面:
一、提升自尊感 , 渴望得到表扬 。 特别是买服饰这类 。
二、缓解孤独 。 因此 , 许多欺骗性消费都把目标瞄准老年人群体 。
三、面试失败、感情受挫 , 在陷入焦虑之后 , 我们可能会想要买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 , 释放压力 , 安慰自己 。
四、应对抑郁 。 你可能很难相信 ,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的抑郁病人近三分之一有强迫性购物行为 。
虽然强迫性购物者通过不断买买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但这种效果往往只是一种遮掩和回避 , 从长期来说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 反而会陷入到购物行为本身上 。
这种时候 , 我们很难因为买买买感到快乐、被它治愈 , 反而可能“花钱买罪受” , 越买越焦虑 。 因此 , 想要买得开心、买得满意 , 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购物方式 。 只有利用好手中有限的金钱 , 将它们花在正确的地方 , 我们才可能从更大程度上、更持久地感受到快乐 。
03
如何“正确”地买买买?
第一步:自我审视 , 确认自己的购物动机是健康的
很多时候我们买买买上了头 , 可能是因为购物动机不够健康 。 比如说 , 想要通过购物来提升情绪 , 却发现自己像上了瘾、很难停下来;觉得促销时不买就等于吃亏了;或是单纯陷入想要拥有某个东西的执念 , 即使它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
当我们的目的不再是“获得我需要/想要的” , 而是变成“靠买东西疗愈自己”时 , 我们很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买回那些超出承受范围或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 并在之后因自己的失控感到懊悔 。
因此 , 下单之前进行一定的自我审视是必要的 , 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地觉察自己的状态 , 明确购物动机 , 以作出更明智的购物决定 。

21新健康|尾款人冲鸭?买买买之前先点进来看看,这件事今天再不知道就晚了!
本文插图
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购物动机呢?一般来说 , 有两种情况:
购物动机与需求吻合——我们能够明确 , 购买这一物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项真实需求 。 此时 , 人的需求是凌驾于物品之上的 。
有意识地使用零售疗法——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试图通过买买买获得抚慰和放松时 , 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自己可以负担的 , 或真正需要的商品 。
要明确的是 , 虽然零售疗法在自我调节、放松减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 , 但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 , 也无法帮助人们解决长期的焦虑或抑郁问题 。 因此 , 在使用零售疗法时 , 我们可以试着挖掘出背后的真正动机 , 从根源解决问题 。
第二步:设立单独的零售疗法账户
独立账户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控制预算 , 避免我们在使用零售疗法时不小心超过能够承受的范围 。 你可以专门申请一个额度较低的信用卡 , 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零钱账户 , 存入一定金额 , 数额取决于你的收入以及能在一次购物中使用的数目 。
第三步:选择购买“正确”的服务或物品
(1)一些通用规则
心理学家曾对“消费”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 发现了一些普适性较高的通用规则 , 来帮助人们最大化从花费中能够获得的情绪回报 。
多买体验少买物件
当我们消费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获得某种生命阅历(体验事件)时 , 我们能够在回忆起那些经历时依然感到快乐 。 它为我们带来的快乐是更持久的 。
相反 , 人们对于物质更容易产生适应性 。 因此 , 物质性消费能够带来的快乐通常较为短暂 , 一件梦寐以求的新裙子 , 可能在买回来一周后就不再令你兴奋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到底是体验式还是物质式消费 , 主要取决于这项消费的目的 。 也就是说 , 同样是购买旅游套餐 , 如果只是为了拍照打卡 , 那它就是一项物质性消费;如果是为了拓展生命体验、见识大千世界 , 那么 , 它就是一项体验式消费 。分页标题
多买“小件”少买“大件”
研究显示 , 幸福感与人们感受到积极情绪的频率(而非强度)有更紧密的联系 。 也就是说 , 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 , 将它分散花费在几个能令人开心的小物件/体验上 , 可能会比购买一件更精美但更昂贵的大物件效果更好 。
特别是当这些小型花费能够满足我们对于新鲜感、惊奇感、不确定感 , 以及变化感的需求时 , 我们可能对它保持更持久的兴趣 。 比如说:和最好的朋友约咖啡厅时 , 我们每次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店员和装饰、发现新的咖啡豆 , 以及聊到不同的话题——虽然只花了一杯咖啡的价钱 , 我们从中收获到的愉悦感却可以持续很久 。
(2)为自己“量身定做”消费指南
还有研究表明 , 当人们花钱购买那些更符合他们人格特质的产品或服务时 , 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
当我们将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上面的通用规则结合起来 , 就可能创造出一份专属于自己的“消费清单” 。
而根据最适合的消费清单“正确”地买买买 , 我们就可能“买”到更持久的快乐 , 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生活满意度 。
21新健康综合自:知我心理学、科普中国、潇湘晨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方财富网 / 25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