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牙门 , 大牙门 , 意思是指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 , 称“牙门” , 后来亦指武将、用作将军名号 。再后来 , 亦称一地之官署 , 泛指办事的机关 。基本是通于衙门这个词 。
保定叫“保定府”是从明朝开始的 。
明朝的府 , 有京府与非京府之别 , 凡直属南北两京的近畿诸府即为京府 , 其他为非京府 , 一般来说京府的地位高于非京府 。保定地处北京近畿 , 并隶属京师(即北直隶) , 所以保定府为京府 。由于保定地位的这一重要性 , 明朝时保定城内曾存在过大量中央派出机构、府属机构、县级机构和各级军队的衙署 , 其数量和完备程度明显超过了以前各朝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张图里藏着的一个小秘点
01、中央派出官员衙署
保定巡抚署 明朝省一级的地方机构 。明初时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 , 但时间不长便进行了改革 , 于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将“行省”改为了“承宣布政使司” , 省级不再以“省”相称 。
与此同时 , 在省级领导体制中又增加了提刑按察使司 , 掌司法;都指挥使司 , 掌军事 。这样 , 加上承宣布政使司 , 在省级领导体制中 , 形成了“三司”制 。这“三司”共同组成省级领导机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 发现由于三司各司其职 , 彼此不相统属 , 互不协调沟通 , 导致权力分散 , 互相推诿 , 甚至不能及时应付突然情况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文官画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明政府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 , 凌驾于“三司”之上统一节制“三司” , 总领一省军政司法大权 。其中巡抚一职 , 有的一省一巡抚 , 有的一省几巡抚 。开始时巡抚属于临时性质 , 时间短则几个月 , 长则一两年 , 事罢还朝 。后来至明宣德年间 , 朝廷索性就常设巡抚 , 以后称为定例 。保定虽然不是省会 , 但因地位的重要 , 明朝也曾在这里派过巡抚 。
明代保定巡抚衙署所在地 , 典籍中多用察院、都察院、大察院、巡抚督察院来代替和指向 。其署址的具体位置多描述为:
“在府治北 , 即元之廉访分司故第也 。”(弘治《保定郡志》)“都察院在西门内 , 元廉访分司故地 。”(万历《保定府志》)“大察院在县治西北 , 即元廉访分司故地也 , 国朝改为巡抚都御使驻节之所 。”(嘉靖《清苑县志》)“巡抚都察院 , 在城西北隅 。”(康熙《古今图书集成》)
上述志书所指 , 最早是张柔的都元帅府衙所在地 , 后来是原元朝廉访分司故第 , 具体位置即今西大街与帅府胡同相交处东北角 , 这里即是明朝保定巡抚署衙门所在地应该没有问题 。明代保定巡抚署的建筑结构 , 按嘉靖《清苑县志》记载:
“(建有)后堂五间 , 左厨三间 , 右吏舍三间 , 穿堂三间 , 两翼房八间 , 正堂三间 , 东西厢房六间 , 仪门三间 , 大门三间 。”可见建筑规模不算小 。
保定总督署 后来 , 明廷发现 , 虽然实行了巡抚制 , 但因巡抚只能节制一省范围 , 甚至范围更小 , 出省就不行 。有些事 , 尤其是突发事件 , 常常涉及数省 , 为了及时应付局面 , 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 , 明廷又开始差派“总督”一职 , 并增挂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御史职衔 , 用以节制数省 , 所以总督官阶高于巡抚 。分页标题
明代总督职务属于临时性质 , 事罢还朝 , 后来亦成为地方常设定制 。进入明末 , 李自成起义军迅速发展 , 国家形势日渐危机 ,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明廷在不是省会的保定也曾派过总督 , 以便统一调动各地力量 , 用以应付乱局 。例如曾给保定派过“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总督”和“保定地方军务总督” 。保定总督署署址在今裕华西路新华书店一带 。
西察院 嘉靖《清苑县志》说:“西察院在县治西北 , 为巡按御史驻节之所 。”什么叫“巡按御史”?在明朝 , 除去巡抚和总督外 , 还建立了由监察御史定期巡按地方的巡回监察制度 , 派御史到地方巡回监察 , 这种御史亦称“巡按” , 书和戏中常有“八府巡按”的说法 , 就是指的这一职务 。巡按御史出巡 , 是代天子巡察 , 是皇帝的代表和化身 , 也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 因此巡按御史虽然一般官阶都不高 , 但权力却很大 , 到了地方可以检查军政大事 , 平反冤假错案 。巡按时间 , 一般以一年为期限 。
中央的巡按御史出差在外 , 其外地办公衙署也叫察院 , 为御史巡按履职之所 。
万历《保定府志》说:“西察院在西城下 。”嘉靖《清苑县志》说:“西察院在县治西北 。”《古今图书集成》说:“(西察院)在西城下 。”其位置当在今恒祥南大街中段 。
南察院 与建西察院稍后保定还曾建过南察院 , 也是御史巡按的衙署之一 。
嘉靖《清苑县志》说:“南院察在县治西北 。”万历《保定府志》说“南察院在西察院之左稍南 。”当在今恒祥南大街中段偏南的东侧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偏东一带曾是明保定府衙所在地
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偏东一带曾是明保定府衙所在地
02 保定府属机构衙署
明朝地方的府一级官员配置和内部机构设置 , 比元朝的路更完备了 。府配备知府一名 , 正四品;同知 , 系知府的副职 , 正五品 , 无定员;通判 , 原为监察 , 后参与理府事 , 正六品 , 无定员;推官 , 一名 , 掌刑名狱讼 , 正七品 。府属下还设有:经历一人 , 正八品 , 执掌收发文书;知事一人 , 为经历的副职 , 正九品 , 执掌收发上下文书之事;照磨一人 , 从九品 , 管理文书卷宗;检校一人 , 执掌磨勘六房卷宗文书之事;司狱一人 , 管理监狱之事 。
保定府衙署 明朝的保定府衙建在今保定的什么位置?已知最早的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志书 , 是明弘治《保定郡志》 , 此志书是保定市最早的地方志 。据该志书说 , 在明朝存在的276年间 , 保定府曾经在两处建立衙署:一是洪武年间所建的保定府衙署 , 署址在元朝保定路衙署的地方 , 即今天的直隶总督署之地 , 明代保定府衙署在这个地方共存在了35年 。二是永乐年间所建的保定府衙署 , 因永乐元年(1403年)大名都司内迁保定 , 便将保定府衙之地让给了大宁都司 , 保定府衙则向东移动“三十步许”重建 , 址在今裕华路北保定商场略偏东处一带 。
移建后的保定府规模不小 , 弘治《保定郡志》记载当时建有“厅堂、门庑、公廨、吏房、兵仗、军资等库二百余楹” 。到成化二年(1466年) , “知府章律以秋官员外郎来守是郡 , 撤敝更新 , 以廨舍狭隘 , 用钱万缗 , 易治北保定右卫冠带总旗张通地一段 , 以广之 。”明弘治《保定郡志》中记载 。
衙署大院规模已到“西至官街 , 东至本府永益库 , 南至旧治 , 北至官街 , 规制宏廓 。视昔有加 , 允为北郡之甲观矣” 。(明弘治《保定郡志》)说明在向东移动的基础上又向北进行了扩大 。
府衙内办公和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 。永乐初期时 , 保定府衙署大院内 , 建有听政公堂和来宣寓公馆 , 是两所主要办公场所 。知府住宅建在办公场所之后 。其他副职住宅则在“治南而西” 。而“幕官吏胥皆僦屋以居” , (明弘治《保定郡志》)即这些下级官员都是租房住 。府衙下属机构一定也是因陋就简 。自成化二年知府章律扩建衙署后 , 随着面积和房间的增多 , 衙署机构也逐渐完备起来 。就弘治《重修保定郡志》、万历《保定府志》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资料记载来看 , 保定府署机构及具体位置如下:分页标题
经历司 负责往来文移及衙署内部事务 , 相当现在的机关办公厅的部分职能 。“在府厅内东” , 即在衙署内东部 。
照磨所 负责勘理卷宗 , 受发上下文移 , 磨勘六房宗卷 , 照刷文卷 , 记录赃赎等 。相当于现在的机关办公室的部分职能 。“在厅西垂” , 即在衙署内西部 。
永益库 管理财务及物资的机构 , 相当今机关会计室 。在府厅内“经历司东南” , “府厅东北” , 即在衙署内 。
架阁库 管理档案的机构 。“架阁”即贮存档案的木架 , 数格多层 , 便于分门别类存放和检寻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 朱元璋明令“置天下诸司架阁库 , 以庋案牍” 。随之中央机关以及各级地方机关先后置架阁库 。保定府架阁库“在仪门外东” , 亦在衙署内 。
清军厅 军地条块双重管理的负责清理驻军军籍 , 检查补充兵员的机构 。“在府治东” 。此机构在府衙大院之外的东部区域 , 当在今穿行楼街以西 。
管粮厅 负责粮食管理的机构 。“在府治东” 。此机构在府衙大院之外的东部区域 , 当在今穿行楼街以西 。
管马厅 负责管理本府车马的机构 。“在府治东” 。此机构在府衙大院之外的东部区域 , 当在今穿行楼街以西 。
太仆寺 与管马厅职能类似的机构 , 但以养马为主 。“在府治北” , 即府衙的北部 , 当在西大街区域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监狱
理刑厅 负责勘核刑名案件、刑事审判及量度刑罚的机构 。在清军厅南 , 当在今穿行楼街以西 。
司狱司 掌管本府监狱事务 。设司狱一人 , 一般为正九品 。另有配有司吏、公使等人 。衙门设在监狱之内 , 以利防止消息外泄 。洪武时建于保定府治西厅堂土地庙内 , 以四周垣墙与府衙相隔 。在“仪门西” , “在断事司西” 。此位置即今保定光园处 。
税课司 负责税收财赋 , 有大使、副使官二员 。洪武时其址在府治东北 , 有正厅三间 , 耳房门房各一间 。在“在府治北” , 说明也在府衙大院之外的北部 。
预备仓 为管粮厅下属的预备粮库 , 设在清苑县 。
府 仓 分广盈、左、右、中四仓 , 为府署直属粮草库 。仓内设有地平木板、气楼、明间闸板、门罩、扇面墙等设施 , 既便于通风 , 又利于防潮 , 使所储粮食经年不致霉烂变质 。仓大门挂匾额 , 标明某仓字号 。府仓内还有官厅、科房、警钟楼等附属设施 。仓内有水井 。
明成化时“左仓在府治西北 , 右仓在府治西南 , 该广盈为清苑预备仓 , 中仓为本府草料场” 。明弘治《重修保定郡志》又言“广盈右仓为本府草场 。”
申明亭 这一机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独创 , 系对百姓讲解和普及法律知识、阐明道理、彰善抑恶、调解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的场所 , 与洪武五年诏令全国府州县设立 。
明初 , 明太祖朱元璋颁《教民榜》 , 其中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 , 不许辄便告官 , 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不经由里老理断的 , 不问虚实 , 先将告状人杖断六十 , 仍然发回里老去评理 。这些里甲老人由每里推荐产生 , 为公认的年高有德之人 。因为老人的任务是行教化 , 理词讼 , 宣讲皇上的圣旨或谕旨 , 所以地方上的官员 , 坊里的百姓 , 都隆礼以待 , 尊为“方巾御史” 。凡民间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 , 须先在申明亭调解 , 由各里的里长及县衙的有关吏员 , 在此对双方纠纷晓之以利害 , 说服双方让步 , 妥善解决 。少数经调解无效者 , 方可拟状击鼓 , 由知县、知府升堂审理 , 判决 。
虽说申明亭规模不大 , 但它是明朝初年对封建法制诉讼程序的一项改革和创新 , 解决了千百年来知县整天被各种鸡毛蒜皮官司困扰 , 而难以用较多的精力谋一县治理的弊病 。即使申明亭中不能调处解决的官司 , 在场吏员已对事情梗概有所了解 , 转给知府、知县 , 审判时就快捷多了 , 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申明亭《古今图书集成》称“敷言厅” 。地点在府治前左方 , 即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前 。分页标题
旌善亭 明朝在府州县设申明亭的同时 , 与申明亭老人讲法明理、彰善抑恶、辅弼刑治、弘扬正气相配套 , 也必另设旌善亭 。该亭为书写记录当地百姓的善人善事之处 , 有劝赏旌淑之意 。《古今图书集成》又称“癉恶厅” 。其地点与申明亭相邻 , 在府治前右方 , 即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前 。
府 馆 即保定府官员的官舍 。万历《保定府志》言其址“在兵备道后 , 今改为巡道署” , 即今裕华路新华书店北侧八一小区北部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府学(参考图片)
府 学 又称庙学、儒学 , 为明朝地方官办“三学”(即:儒学、医学、阴阳学)之一 , “元中统二年(1261年)顺天路总管万户张弘略建”(万历《保定府志》) 。儒学既是地方教育的管理机构 , 又是教学场地 。“为养育贤才 , 崇尚儒术 , 阐明教化之地” 。(明弘治《重修保定郡志》)府设教授一人 , 从九品(徐连达《中国官制大辞典》) 。另训导四人(未入流) 。该学在保定“府治东南” , 当在天威中路与莲池南大街相交处东北角一带 。
二程书院 二程即程颢、程颐 , 北宋理学家 。程颢(1032—1085) , 字伯淳 , 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 , 字正叔 , 后人称伊川先生 , 二人为同胞兄弟 。“理”是二程思想的核心和基石 。二程理学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指社会规律的“物理”;二是指人的本性的“义理” 。明代为了延续和传播二程理学 , 各地府县都建起了二程书院 。万历《保定府志》载“伊川五世祖居博野” , 因此保定府是建立二程书院较早的地区之一 。保定二程书院的地址 , 万历《保定府志》言在“府治西北” 。
医 学 府级地方官办“三学”之一 , 既有医药行政职能 , 又是医学教育的场地 。设正科一人 , 从九品 , 另设专职医官 。成化五年建 , 有正厅和门房 。医学的地址按照《古今图书集成》和万历《保定府志》说是在“理刑厅右” , 而“理刑厅在清军厅南” , “清军厅在府治东” 。按照这三层描述 , 阴阳学地址应在府治东南方向 , 即今钟楼商城附近的裕华路的南部 。
阴阳学 地方官办“三学”之一 , 也叫天文学 。明代设在府一级掌管天文的机构和教学场地 。教学内容为天文与术数 。保定府阴阳学的管理官员名正术 , 设一人 , 从九品 。洪武初期设官不给禄 。明弘治《重修保定郡志》说该学校“粗备” , 看来比较简陋 。阴阳学的地址与医学一样 , 也应在府治东南方向 , 即今钟楼商城附近裕华路的南部 。
僧纲司 为佛教的府级政府管理机构 。佛教在明代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 , 在地方府级专设了僧官 , 并将其划入政府官员的体系之中 。僧官“择丛林中有戒律者授以职 。”僧纲司设都纲一人 , 从九品 , 副都纲一人 。府级僧官不置署 , 该司直接设在寺院之内 , 保定府僧纲司设在府治东清觉寺内 。“清觉寺”的位置 , 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言“在府治东南 , 元至元间建” 。光绪《畿辅通志》言“即俗称东大寺” 。东大寺在今裕华路与长城大街相交处东部位置 。
道纪司 为道教的府级政府管理机构 , 管理所属道教事务 。其职官名都纪(亦称道纪)一人 , 另设副都纪(亦称副道纪)一人 。府级道官不置署 , 而直接设在道观之内 。保定府道纪司的位置 , 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言“在玉清观” 。光绪《畿辅通志》说“玉清观在府治西北隅 , 箭道东 , 观已废 , 仅存基址” 。即今保定市法院东街和法院西街之间 。
金台驿 亦名金台马驿 。该驿始建于宋代 。“金台”二字取自战国时燕国燕昭王立志中兴 , 采纳谋士郭隗的建议 , 建黄金台以招贤纳士的典故 ,初期称“金台顿” 。金元后改名“金台驿”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重置 。嘉靖《清苑县志》言为“永乐十三年知府施景昭建” , 应为修缮或增建 。该机构负责接待使客、递送公文、飞报军情、转运军需 。明代驿站平时备有马匹若干 , 马匹分上中下三等 , 各悬挂小牌 , 写明等级 , 凭符牌应付 。驿站置铜铃 , 遇紧急公务 , 将铃悬挂马上 , 飞骑传送 , 前方驿站听到铃声 , 立即安排供应 。明保定府金台驿址在“府治东南”(万历《保定府志》) 。《古今图书集成》言在“县治东一里许” 。即今裕华路以南、莲池南大街以东、穿行楼街以西范围内的管驿街小学附近 。分页标题
寅宾馆 “寅”是敬的意思 , “宾”即宾客 。寅宾馆为接待来府公干官员之所 。为府客馆 , 亦名延宾馆、寅恭堂 , 相当今天的政府招待处 。《古今图书集成》言“寅宾馆 , 在府仪门外东” 。说明此馆设在了府衙内仪门外东部 。
土地祠 地方官员祭拜土地神之处 , 除为一地祈福外 , 亦有官员守土有责之意 。明初 , 朱元璋规定 , 地方官贪赃六十两以上 , 都要砍头示众 , 剥皮立于大堂 , 其剥皮即在土地祠进行 , 故这样的地方又俗称“皮场庙” 。保定府土地祠在“府仪门外东” , 说明此馆设在了府衙署内仪门外的东部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驿站蜡像图(参考图片)
03 清苑县衙署
明朝清苑县衙位置按嘉靖《清苑县志》说:“县治在城内西南 , 即保塞军故地也” 。具体地址位于今兴华路与永华大街相交处东北角总督署小区一带 。该衙为明洪武中创立 , 后年久毁坏 , 永乐十三年(1415年)重修 , 成化五年(1469年)又重修 。县衙署机关部分机构设在县衙内 , 还有一些机构设在县衙外 。
大 门 县衙坐北朝南 , 最南部为大门 , 即进县衙的第一道门 , 共三间 。
仪 门 进大门后再往前走为仪门 , 共三间 。“仪门”是从外部进入县衙的第二道门 , 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 。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 , 必须上下有别 , 贵贱有等 , 所以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 。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 , 只有在知县上任 , 恭迎上宾 , 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 , 按封建礼制 , 东为上首 , 故东角门称为“生门”或“人门” , 也叫“喜门” , 是供知县平常出入的, 通常大开 。而西角门则称为“死门”或“鬼门” , 也叫“绝门” , 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 , 只有在提审人犯 , 押解死囚赴刑才开 , 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
大 堂 亦名县堂、亲民堂 , 大堂上书“亲民堂” , 是县衙署中最为高大 , 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处建筑 。这里是知县发布政令、公审案件、举行重大仪典的场所 。尤其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 。坐北朝南 , 共三间 。大堂东西两翼为库房 , 共六间;大堂左为储集库 , 高四丈五;右为莲幕厅 , 即僚属办公的地方 , 共二间;大堂前的甬道中部有戒石亭;两旁为吏典房 , 左右各十五间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县衙(参考图片)
宅 门 大堂后有一道院门相隔 , 此门居于大堂与二堂之间 , 这道院门称作“宅门”或“外宅门”,因此门据于大堂后 , 所以也俗称“后门” 。是通入二堂和内宅的咽喉之地 , 两旁设有“门子房” , 是看门人的住所 。“门子”日夜轮流值班 , 闲人免进 。门子虽地位低贱 , 但却是知县亲信 , 有人若想见知县办事 , 必须由门子通禀 , 否则在这里就吃了闭门羹 , 连知县的面都见不上 , 就别提办事了 。所以许多来访者 , 尤其是为私事而来者 , 为求方便 , 必须先打通门子 , 通常办法自然是向门子求情送礼行贿 。这也是现代人“走门子”或“走后门”的历史渊源 。
二 堂 过了宅门以后 , 再走即进入二堂 , 嘉靖《清苑县志》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记为清慎堂 , 此清慎堂即二堂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或接待来访者之地 。知县除去每天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其他时间多在二堂办公 , 处理日常公务 , 召见下级 , 接待来访宾客 。此堂为三间 。
知县宅 二堂(清慎堂)北为知县宅 , 是知县的内宅 , 为其日常生活起居的之地 。知县宅的东边为县丞宅 , 即知县副手的住宅 。再往东 , 为管粮主簿的住宅 。知县宅的西边为管马主簿的住宅 。东南隅为典吏宅 。分页标题
马 厂 在仪门东 , 有房21间 。
吏 廨 仪门之西为吏廨 , 即吏员的宿舍;吏廨之南 , 即仪门西南为县禁房 , 西南为坤地 , 风水学认为是肮脏之地 , 故此处常为囚禁犯人治所 , 清苑县衙的禁房设在这里 , 类似拘留室 , 共9间 。
申明亭 申明为陈述说明之意 。申明亭在县衙大门左 , 3间 , 其功能与保定府申明亭相同 。
旌善亭 在县衙大门右 , 3间 , 其功能与保定府旌善亭相同 。
寅宾馆 在大门内、仪门外的东南方向 , 即县招待所 。
急递铺 急递铺、水马驿、递运所 , 并称为明代邮驿三大机构 。急递铺掌送官府公文、军情机密件 , 即行递送 , 不分昼夜 , 风雨无阻 。清苑急递铺共13处 , 每处设铺司(铺长)1名 , 铺兵若干 。
递运所 掌运递官方物资及军需 。设大使1人 , 副使1人 , 防夫60名 , 车40辆 , 骡 子160头 。址在县治西南五里 。
张登巡检司 掌管地方治安的机构 , 相当后世的公安分局 。在县治南50里 , 原在满城方顺桥建司 , 后因清苑张登地处偏僻 , 盗贼时发 , 嘉靖十三年于此处改建该司 , 有巡检1员 , 吏1名 , 弓兵25名 。
预备仓 在县治北 。有仓廒5个 , 房49间 。预备仓4处:东仓在县东东村社 , 西仓在县西魏村社 , 南仓在县南宋村社 , 北仓在县北林德社 , 4仓均在城外 。
草 场 亦称草料场 , 掌草料储积 , 出纳等事务 。在县治西南 , 面积11亩 , 平时保持12万余斤的储草量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草料场(参考图片)
县 学 在县治东北 , 今裕华中路与穿行楼街相交处西北角 。
【保定府|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来源:保定方志和保定文化旅游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