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观”挑刺人物角色,我们还有文艺作品可看吗?( 三 )
文章图片
经典国产剧《金婚》里 , 男主精神出轨 , 家暴妻子 , 女主迷恋小资趣味 , 鄙视家务劳动 , 尖酸刻薄 , 如果要贴标签 , 男主是“渣男” , 女主是“拜金女”无疑了 , 但人生远不是归纳和标签 , 无论在电视剧还是生活中 , 没有人能够绕过内心的挣扎 , 从一而终地坚持善良 。
文章图片
文艺作品应当讨论那些困扰人们的难题 , 而不是展示理想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 后者能抚慰人心 , 前者才有价值 , 它能让人们近距离观察邪恶 , 获得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度思考与启示
作者已死
尽管文艺作品需要去描绘“恶”这个主题 , 但这不意味着文艺工作者支持这种“恶”行为 , 也不能就此为作者盖上“三观不正”的钢戳 。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罗兰·巴特曾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宣告“作者死亡” 。 虽然作品是作者的产物 , 但作者不是作品的源泉 , 他不优于作品 , 也没有阐释作品的权力 , 文本诞生之日就是作者消失之时 。
也就是说 , 不是作者在写作故事 , 而是这个时代选中了这个人在记录时代 , 而每次不同的读者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作品都是在文本基础上的再创造 , 因此用现代的眼光 , 从不同的角度检视文艺作品及其人物的三观 , 很难有作品幸免于难 。
总结
讨伐三观的热潮从现代剧烧到童年经典的头上 , 当我们大呼“毁三观”的时候 , 很难有人说得清 , 什么样的三观才是完全正确的?绝对完美的角色犹如空中楼阁 , 美则美矣 , 却缺乏现实的根基 , 人性中善恶的挣扎 , 无论是在生活中 , 还是电视剧中 , 我们都无法逃避 。
如果需要道德完美的“人形立牌” , 我们大可以在正史剧中寻找 , 自我和解与启示人生的方式需要在文艺作品的冲突中学习 。 当然 , 我并没有支持艺术无底线的意思 , 从恶中看善需要足够的理性和良好的分级制度 , 但这并不是用“三观”抬杠文艺作品的理由 。
话题互动
您对“三观不正”的文艺作品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后宫史|古代打仗时间周期长,士兵们怎样处理生理需求?都是用这3种办法
- 这届小学生的三观,让人肃然起敬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