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大咖谈:让中国智慧铸就世界标准 造福全球患者!|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更新( 二 )


统计显示,我国多数肝癌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根据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如果为这类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将是“超指南”手术。张磊教授提示,“实际上,这类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非常好的生存获益。这让我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明明临床实践中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的治疗方法,国外指南却不推荐呢?”
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等专家不断向世界推广中国肝癌诊疗理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也带领众多专家撰写并更新了数版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我们不仅制定自己的规范,还要将规范推向全球,让国际同仁认识到,缺少大量中国患者研究数据的国际指南,实际上是有所欠缺的。”张磊教授指出,这一方面体现了祖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和人文情怀。
“在融入国际医学的过程中,我们从跟随者、参与者,逐渐成为制定者、引领者。我们获得了国际认可,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张磊教授指出,近年来,各项临床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证据。如果把我国各地区、各医疗中心的研究数据统一、规范、集中起来,将举国之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势必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尹大龙:理工医交叉融合 推动肝癌诊疗发展原发性肝癌|大咖谈:让中国智慧铸就世界标准 造福全球患者!|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更新
文章插图
尹大龙 教授
新规范为全国从事肝癌诊疗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最佳方案,使肝癌诊疗从曾经的“单打独斗”变成“多兵种协同作战”,共同对抗肝癌病魔。新规范兼具实用性与权威性,希望未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更好地规范医疗行为。
新规范体现了肝癌治疗理念的转变。“过去肝癌治疗十分重视通过外科手术延长患者生存期。”尹大龙教授介绍,然而,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14%,而邻国日韩约为30%,是我国的两倍多,可见单纯依赖外科手术延长患者生存期效果有限。
得益于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肝癌治疗手段愈加丰富,临床治疗理念也从外科治疗为主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我国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肝癌诊疗发展较不平衡,同质化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学科间的治疗策略也存在差异。尹大龙教授指出,“新规范为多学科团队开展规范化肝癌诊疗做出指导,促进提高我国肝癌诊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早诊早治对改善肝癌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在早诊方面,尹大龙教授建议,一方面需要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肝癌早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水平。在治疗方面,尹大龙教授用“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概括肝癌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他指出,这种发展趋势在降低治疗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的同时,还促进了理工医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推动肝癌诊疗发展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高效地制定诊疗决策。”尹大龙教授指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医疗技术在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尹大龙教授强调,培养人才不应局限于临床,还要紧跟行业前沿,将临床和科研密切结合,把临床上发现的问题拿到实验室分析,再回到临床解决问题,使临床医生具备诊疗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要大胆启用真正有潜力的人才,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不遗余力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科接班人。”
尹大龙教授指出,未来需要深入探索肝癌发生及转移等机制,用科研创新解决肝癌早诊早治中“卡脖子”的问题,带动肝癌诊疗不断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