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怪才”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笑半生

《觉醒年代》第11集 , 出现了这么个桥段 。 一位叫做辜鸿铭的“老学究” , 留着长辫 , 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进行着慷慨激昂的演说 。
底下的同学们窃窃私语 , 讨论着辜鸿铭如此滑稽 , 又不合时宜的装扮 。 此时 , 辜鸿却说了这番话:我知道你们笑什么 , 笑我头上这根辫子 ,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 , 顶在头上 , 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 , 藏在心里 。 ”
这番话一出 , 让所有师生哑口无言 , 他也被称为“清末怪杰” 。
虽然《觉醒年代》中 , 辜鸿铭的出场篇幅不多 , 可这个角色却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那《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 , 与真实历史上的他 , 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爱历史】“怪才”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笑半生
文章图片
辜鸿铭 , 出生于公元1857年7月 , 祖辈从中国福建泉州迁居南洋 , 来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州开办橡胶园 , 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与声望 。
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与英国人的交情不浅 , 他能说闽南话、英语、马来语 。 辜鸿铭的母亲是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洋女人 , 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 , 从小就会说着好几种不同国家的语言 。 身处多元文化的氛围中 , 也间接培养了辜鸿铭的眼界 。
1867年 , 辜鸿铭被英国义父布朗带到欧洲游学 。 临别之前 , 辜紫云把辜鸿铭带到祖宗牌位前 , 并告诫他:“无论你走到哪里 , 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 , 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 ”
来到欧洲之后 , 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 。 几年下来 , 辜鸿铭熟练掌握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等国语言 , 以优异成绩被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录取 。
随后几年 , 辜鸿铭赴德国、法国 , 研究文学、哲学、神学 。 大约1879年前后 , 辜鸿铭获得13个博士学位 ,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 。
【爱历史】“怪才”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笑半生
文章图片
1880年 , 辜鸿铭结束14年的游学生涯 , 返回马来西亚槟城州 。 1885年 , 辜鸿铭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外文秘书 。
在此期间 , 他曾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交流儒学 , 与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进行书信交流 , 更与圣雄甘地称兄道弟 。
平日里 , 辜鸿铭读着英文报纸 , 将《暴风雨》《浮士德》等这些西方经典著作为日常消遣读物 。 任谁来看 , 辜鸿铭这么一个混血儿 , 很难与中国文化产生共鸣点 。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1885年至1906年期间 , 辜鸿铭把中国的《论语》、《中庸》、《大学》 , 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
当时中华文化面临歧视 , 中华民族遭受欺辱 , 而辜鸿铭翻译出的这些中国经典文学 , 却深深地让西方人了解到了中国的孔孟哲学 , 精神道义 。
当时西方文学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 , 却不可不看辜鸿铭 。 ”
【爱历史】“怪才”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笑半生
文章图片
辜鸿铭之所以对中华文化感兴趣 , 其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
1880年 , 辜鸿铭返回出生地马来半岛 , 又来到新加坡英属殖民政府 , 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 。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 , 辜鸿铭不满足安稳的现状 。 当他听说著名学者马建忠 , 因公事途经新加坡时 , 便主动前去拜访 。 二人畅谈三天三夜 , 马建忠向辜鸿铭介绍中华文化的要义 , 这让辜鸿铭萌发了对祖国的向往 。
晚年时期的辜鸿铭 , 曾这样评价他与马建忠的这次会面:“在新加坡与马建忠的会晤 , 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 马建忠使我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 ”
早在英国留学期间 , 辜鸿铭为了更好地融入西方文化 , 剪了辫子 , 换上了西装 。 与马建忠见面后 , 辜鸿铭不仅立即辞职 , 又重新蓄发留辫 , 穿起马褂 。
辞职后 , 辜鸿铭在家苦读两年 , 从头学习中国文化 。 正因为如此 , 辜鸿铭才成为张之洞的幕僚 。
1915年 , 辜鸿铭辞去公职 , 来到北京大学主讲英国文学 。 这一年 , 辜鸿铭写了一本书 , 书名为《春秋大义》 , 后改名为《中国人的精神》 。
【爱历史】“怪才”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笑半生
文章图片
此书一出 , 彻底轰动西方 。 伦敦《泰晤士报》认为:“这篇文章不可能是中国人所做 , 因为英文用词极其高雅准确 。 ”
因为《中国人的精神》 , 通篇向西方展示了中华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 , 更对西方文明包括西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尖锐的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