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错别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 四 )


换一句话说,背诵就是朗读的升级版 。按程度划分,背诵还可以分为两种:不熟练背诵和熟练背诵 。不熟练背诵指的是背诵时经常卡壳,需要提醒,或者要不时对书本瞄一眼,或者要闭目沉思一会儿,才能继续背诵下去 。
熟练背诵,则是如同泉水涌现,滔滔不绝,从头至尾,几乎没有间断过 。当然在这里,所谓的背诵,指的是后面的那一种 。可以这么说,背诵是训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之一 。
因为拥有良好的记忆力,你就能背下很多你认为值得要记住的“好东西”,而当大脑储存了足够的知识后,你不但可以张口就来,滔滔不绝,而且你整个人的气质都改变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如果大脑中是一篇空白,你就算再怎么伶牙俐齿,说出来的话还是没有内涵,没有知性,而你依然一个缺乏口才的人 。二、背诵的作用 背诵的概念已经讲过了,如果问:背诵法,对于一位想提高口才的学习者来说,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经笔者总结,大概有如下四点:1、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由于选取的作品都是历经历史文化沉淀,久经时代考验的名篇佳作,朗读、理解并记忆这些作品必将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们入情入境并反复地背诵某篇作品时,该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被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并融会贯通 。
比如,背诵李白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让人更豪放、更洒脱;背诵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人更淡泊明志、更崇尚自然 。2、加深理解,改善记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一些经典名作,哪怕一开始看上去很高深、很难理解,但随着反复朗读、背诵下来了,文章读顺口了,它的大概意思也就被把握了 。于是,当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个人也便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生活更有信心,对世界更加热爱 。
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朱熹的见解最精彩 。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 。另外,人的记忆能力跟其他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一样,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而提高的 。有关心理学实验就证明:人的大脑记忆目的很明确时,脑细胞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接受外来信息会非常主动,被记忆的信息将暂时储存在将在海马体中,停留在那里的时间也从几秒钟提高到几个星期不等 。
所以,记忆的目的非常明确、复习的次数也比较多,材料被记忆的时间就很长,甚至终身被记住 。一言蔽之,长时间背诵经典名作,不但提高个人对名作的理解能力,而且也锻炼了记忆能力 。3、培养语感,提高口才由于在背诵的过程中,对文字作品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于是,那些巧妙的谋篇布局、严谨的逻辑次序、高超的修辞手段、优美的文字搭配,无不启迪了背诵者的思路,无论是备稿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起着潜移默化和自觉学习运用的作用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素材,并在日常生活中被演讲者经常应用 。
而这一切呢,是很难通过分析文字作品,或者靠眼看手写所能达到的 。所以说,背诵是锻炼口才的最佳方式之一 。特别是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但词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甚至自己在即兴演讲的时候,还能出口成章 。
这也难怪孙洙先生在编纂《唐诗三百首》时,他在扉页上竟然写下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 。4、死记活用,提高写作完全可以这么说,背诵历代名篇,不仅对口才的提高有帮助,它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样也有帮助 。华东师范大学张维教授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学语言是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了,就慢慢地“活”了起来 。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死记硬背到了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 。“死”是指原始素材的积累,个人语言库的搭建 。“活”是指素材库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供个人在写作过程中提取的素材就非常多,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于是整个素材库就瞬时变“活”了 。三、背诵的方法记忆跟画画、写毛笔字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才是最关键 。
为了更快地掌握这种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背诵的具体方法究竟有哪些?1、抄读背诵就是眼看材料,口念材料,手写材料,而达到心记材料的记忆方法 。而在整个过程中,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抄完部分,也差不多背完部分;读完全部,抄完全部,也差不多背完全部 。总之,当眼熟、口熟、心熟后,全文就很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诵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