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二 )


或许,初时诵读这些首诗,感觉诗句平白如话,意境平淡如水,但细细品来,却含英咀华、意味深长 。如何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赋予诗歌教学新的生命力,打造诗意的高效课堂?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有了思考与尝试 。
一.采荷风悟荷语——小组学习,理解诗意 。

1.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
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所得?
3.出示小组讨论、汇报内容:(1)我所了解的作者 。(2)我所知道的写作背景 。(3)我会解释的词语 。
(4)我体会的诗句意思 。
4.小组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解读: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不是属于诗歌的诗意课堂 。自主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和经验,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诗句的质地,去把握古诗的脉动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学会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方式自主学习,无需老师逐词逐句讲解 。尤为可喜的是,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对于收集的资料不再是照搬全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是有取舍、选重点地为己所用 。导学出示的“小组讨论、汇报内容”,对于小组学习有清晰的指导作用,汇报时,明确的分工使每个组员都各司其职 。
小组学习不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不再是好学生“独舞”的舞台,而是“百花齐放,香飘课堂” 。课堂上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主学习氛围,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
二.人面荷花相映红——把握古诗的意象,感受古诗意境 。
1.播放十里荷塘的视频,学生谈谈感受 。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情景吗?【解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所以,古诗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意象组合构成意境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往往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让学生背诵诗意,而忽略古诗的意象和意境的感悟,这样的结果不会使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体味古诗的美 。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本诗中的意象——碧叶、红荷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意象,体会到的意境,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悟理解了诗意,领略了诗情画意 。

三.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情画意 。
1.试试看,怎样能读出这种美呢?读出你不同的感受来 。
2.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解读: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读不出的,让他读出;学生读不会的,让他读会;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 。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窦桂梅老师的“激昂处送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无不在告诉我们:诵读,就应该让学生感情飞扬 。学生读古诗时的停顿、重音的处理,代表着他对古诗的独特感受,教师不应以教参上的朗读指导来替代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
因此,课堂上“你可以这样读”、“你也可以这样读”、“你还可以这样读”……使课堂上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诵读版本 。】
四.浅吟低唱品古诗,一诗一曲也动人 。
1.一池的绿叶红花,让我们大家读出了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滋味 。播放歌曲《古诗新唱》 。

2.小组合作,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演绎古诗 。【解读:但凡熟识中华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都是可配乐吟唱高歌的 。通过读、吟、唱,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味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古诗的吟唱录音,让学生欣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创造表演唱,以声音曲调来增加诗歌的力量,唤起学生内心意象,发挥想象、联想的作用,培养审美能力 。你能想象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会用《左手右手》(《喜羊羊之虎虎生威》主题歌)的'曲调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你能想象学生会分男女声部来和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
部编版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文章插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课文说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古诗二首》的第二首教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编排内容,教学重点是”通过提取主要信息与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