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六 )


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 。
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五.作业设计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 。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可以解读出,它的中心词是“送”可是,看破这二十八个字,却难以找到一点送别时的气息 。诗人杨万里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看到西湖美景时的感叹: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这儿四季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
满湖莲叶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到相接的远方,呈现出无穷的碧绿 。在朝阳的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 。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却没有一点留恋之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课前也浏览了网友的一些相关的帖子,有的说是写景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依恋之情,有的说是杨万里这是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暗中教林子方平步青去之术,只可惜林子方不喑其道……真是众说纷纭,究竟应该把哪种解读,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由想象,自由发挥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在教授这首诗时,依照常规教学,从诗题入手,先解读诗题,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送”,确定它是一首送别诗,由送别开始回忆、复习曾经学过的送别诗学生回忆了所学过的一些送别诗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着再让同学设疑,眼明手快的同学就提出问题:老师,既然是一首送别诗,为什么它和我们刚才背诵的一些不同呢,从中找不到一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我没有马上顺着她的思路展开,而是先肯定她的提问,鼓励同学好好学学这首诗,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诗意,品出诗情了,再来考虑刚才提出的问题 。古诗“言尽而意无穷”,所以我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倾听文字的脉搏,触摸作者的情思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有层次性的阅读体验来体会古诗的内涵美、意境美和音乐美 。我有的放矢地从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等几方面来考虑朗读的层次,课堂上进行了多层次的练习朗读,学生经历了由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味、读出画面的过程 。特别是男女生合作轮读本诗的'环节,男生以其特有的浑厚些的嗓音,读出了“接天莲叶无穷碧”,读出了莲叶之无穷无尽;女生以其清秀特立的嗓音,朗读读出了“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