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

文章插图
齐大饥的意思为: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出处:西汉·戴德《礼记·檀弓下》齐大饥 。
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白话释义: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提供食物给路过饥饿的人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呼喝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文章简介: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
《礼记·檀弓下》的原文和翻译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

文章插图

一.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二.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扩展资料解析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
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 。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 。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 。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注释 (1)哀:极伤心 。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识(zhi):同“志”,记住 。(9)去:离开 。
《礼记.檀弓下》翻译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 翻译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