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及笄是多大

女子及笄是15岁 。及笄,亦作“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笄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通常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
古人不会直接说出自己或者别人的年龄,不用数字表达,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垂髫、豆蔻、弱冠、耄耋等 。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经常用来代指童年,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
2、垂髫:指儿童,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比喻少女,初夏还不是盛夏,就像豆蔻的含苞待放,比喻还没有成年,所以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4、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达壮年,所以称为弱冠 。
5、耄耋:指年龄很大的人,年龄大约为八十至九十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 。
及笄是指多少岁?女子满15周岁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 。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 。古代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
及笄之年,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打扮自己的年纪了,及笄之年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少女到女人的蜕变 。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开始着手张罗她的婚事了 。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
有关古诗文
【女子及笄是多大】 监泰州盐税,出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 。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 。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 。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及笄,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成年称为及笄,那么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呢?
古代女子及笄是十五周岁 ,说明到了该婚配的年纪,古代人成亲都比较早,女子十五岁时,父母就开始为她选择夫婿 。《礼记内则》里对女子及笄有相关记载,及笄也被称为既笄,而笄的意思就是束发时的簪子,女子束发后是许配人家了 。
古代女子用来束发的簪子是要等许配时所戴 ,如果到了二十岁还是没成亲,那女子也要戴上发簪 。及笄是古代女子们成年的大喜日子,从那刻起女子便可以和心爱的男子在一起了,当然父母也会为自己的女儿寻找良人,一般古代都是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十五岁的女子有的喜,有的忧 。
将笄和及笄是不同的,将笄是指女子还没到十五岁,及笄是已经到了婚嫁年龄,所以这两者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仪礼士婚礼》中对及笄也有记录,女子许配嫁人时就是到了及笄的年龄,这也是女子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

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