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北“南襄隘道”雾霾成因及对策探讨

【解析湖北“南襄隘道”雾霾成因及对策探讨】 雾霾,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呼吸本身不能杀死人,但污染严重的空气有时可以 。有专家分析,PM 2.5浓度加大后开始的危害比较大,到了一个频段,每立方米500微克以上,对身体的危害是明显地增加 。所以PM 2.5对身体的危害不是逐渐增加,而是开始增加后有一个频段,而后明显增加 。
根据近三年的气象和环保观测资料,从自然原因(地形地貌、气象)和社会原因(机动车、工业化进程、建筑施工)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襄阳灰霾天气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一.襄阳市灰霾天气成因分析
1 雾霾自然因素
1.1 地形、地貌
襄阳市地形东低西高,东部和中部以岗地为主,西部为山区 。襄阳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高,中间低平,起伏较大 。襄阳市位于南襄盆地的南缘,是个低平缺口,东西向宽约300km,气象上称为“南襄隘道”而北部处于风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易受北方沙尘暴天气影响 。
1.2 气象
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时,区域内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变化的控制因素是气象条件 。
(1)静风影响污染物水平方向扩散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强度明显减弱 。静风(距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小于0.5m/s的气象条件)现象增多,污染物横向稀释能力越来越差,空气中污染物不能及时消除 。
(2)逆温现象影响污染物垂直方向扩散 。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近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 。但是逆温现象下,近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在近空排放不出去 。同时阳光被聚集的尘埃粒子阻挡,近地空气的温度难以升高扩散,使得逆温现象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襄阳市处于南襄盆地南边缘,冬季出现逆温频率较高,逆温现象已成为该市形成灰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
2 雾霾人为因素
2.1 机动车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性增长,2011年襄阳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65650辆,比2009年增加了24% 。由于机动车保有辆的迅猛增长,加之市区主干道多为双向四车道,交通拥堵程度日趋严重,致使机动车经常处于堵车和等信号灯的“怠速”状态,燃油不能充分燃烧,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
襄阳市多使用乙醇汽油,含硫量较高,硫在发动机中燃烧后形成的颗粒很容易吸附在三元催化器的表面,降低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效率 。机动车尾气产生的颗粒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激增,成为构成襄阳市出现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
2.2 工业化进程
(1)工业布局 。目前襄阳市正在着力打造“两区四园”工业布局,其中余家湖工业园位于襄阳市城区南部主导风向上风向,余家湖工业园以发展火电能源、化工、建材工业为主体,园区内的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襄阳恩菲垃圾焚烧电厂、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排放的粉尘、硫酸盐、硝酸盐、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在主导风向的作用下易进入市区,影响襄阳市空气质量 。
(2)排放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十一五”期间,襄阳市二氧化硫减排工作顺利进行,二氧化硫排放量显著下降,但2011年略有反弹,氮氧化物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
(3)产业结构 。襄阳市产业结构较单一,2011襄阳市三产结构为13.7∶57.1∶29.2,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存在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
2.3 建筑施工影响
随着襄阳市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筑、道路施工数量增多运输渣土、砂石等车流量增大,由建设施工引起的扬尘问题,是影响该市空气质量,形成灰霾的原因之一 。
结论
襄阳市灰霾天气主要受自然原因(地形地貌、气象)和社会原因(机动车、工业化进程、建筑施工)影响 。襄阳地处于南襄盆地南缘,北部处于风口,较易受北方沙尘暴天气影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和余家湖区域内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影响该市空气质量,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城区内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服务燃煤、其他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影响该市空气质量,形成灰霾的因素 。
二.雾霾应对策略
(1)建设“绿色襄阳”,加快鄂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城市绿化建设 。强化中心城区“南山北丘、六园一洲”的生态格局,加快鄂北防护林建设,利用生态屏障减少北方天气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实施城市生态建设,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地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