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武宗至大年间(1308一1311年) , 慧明法师主持重修 , 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 , 并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 。元末战乱 , 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 。
明初 , 寺院被没收为官产 。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间 , 又重新作为佛教寺庙并予以重修 。明中叶以后 , 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 。
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 , 华严寺又遭战火 , 只有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 。清朝时 , 其余殿堂又陆续予以重修 , 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 。清朝末年 , 华严寺千疮百孔 , 一片荒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 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 。1961年 , 经国务院批准 , 上、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 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 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
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 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 , 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 , 塔高67.31米 , 底层直径30.27米 , 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 , 以上各层均为单檐 , 共五层六檐 , 各层间夹设暗层 , 实为九层 。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 , 古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 , 每层外有24根柱子 , 内有八根 , 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 , 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
有人计算 ,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 , 约2600多吨重 , 整体比例适当 , 建筑宏伟 , 艺术精巧 , 外形稳重庄严 。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形式主要包括1、抬梁式构架 , 又称“叠梁式构架” ,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 , 常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 。
2、穿斗式构架 ,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
3、井干式构架 , 结构较为简单 , 耗费木材 , 在森林资源覆盖率较高地区或寒冷地区有所应用 , 如东北林区、西南山区 。
4、干栏式木构架 , 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 , 台上放梁、铺板 , 再于其上建房子 。在长江南以及云贵地区可见 , 底部架空应该是为了防虫防兽 , 防蛇之类的 , 也方便通风干燥 。
简述中国古建筑中木结构的三种形式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枱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 , 由于榫卯是铰接 , 因此这种方式使层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 , 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
木结构按连接方式和截面形状分为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 , 裂环、齿板或钉连接的板材结构和胶合木结构 。
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地制造的结构 。加工简便 , 发展最早 , 应用也最广 。在中国应用最多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 。
扩展资料:
一、历史沿革
中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 。根据实践经验采用梁、柱式的木构架 , 扬木材受压和受弯之长 , 避受拉和受剪之短 , 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于辽朝(1056年)的山西省应县木塔(见彩图) , 充分体现了结构自重轻、能建造高耸结构的特点 。
在木结构的细部制作方面 , 采用干燥的木材制作结构 , 并使结构的关键部位外露于空气之中 , 可防潮而免遭腐朽;在木柱下面设置础石 , 既避免木柱与地面接触受潮 , 又防止白蚁顺木柱上爬为害结构;在木材表面用较厚的油灰打底 , 然后油漆 , 除美化环境外 , 兼有防腐、防虫和防火的功能 。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在唐朝已形成一套严整的制作方法,但见诸文献的是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 ,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额的法规 。对房屋设计规定“凡构屋之制 , 皆以材为祖 。材有八等 , 度屋之大小 , 因而用之” 。
- 中国哪个朝代时间最短
- 中国哪个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比较好
- 中国哪几种白酒比较好喝
- 中国哪里产桂花
- 中国哪里产盐
- 中国哪里出产的糯米最好
- 中国哪里大量生产蚕豆
- 烟花是哪国发明的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 中国哪里的咸鸭蛋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