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
《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去世 。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 。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
中国古代的书信又叫什么?尺牍,信礼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 。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
古代书信的九种别称是什么?一、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 。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 。
二、家信
家信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 。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 。
三、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 。
四、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 。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 。
五、书信函
书信: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之为“书” 。古代的“信”指信使,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 。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 。
六、函
函:函本指封套,一封信叫一函,。—套书也叫一函 。后来就用函指书信 。
七、简札族柬
简:本指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板 。竹片叫简,木板叫札或牍,统称为简 。这些都用作书信的称呼,后来书写材料虽有变化,而这些称呼却沿用下来,如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 。”此外还有“信简”、“书简”、“简书”、“简牍”、“简札”、“简贴”、“手简”、“手毕”、“书牍”、“竿牍”、“函牍”、“信札”、“函札”、“书札”、“柬帖”、“函柬”等,也都是书信的称呼 。
八、柬
柬:“柬”通“简”,是信札、名帖的统称 。如书柬、请柬等 。如元杂剧《百花集》:“昨日央王小二将着一柬寄与王郎 。”
九、翰素笺缄
翰:本指山鸡或鸟羽,因古人用羽毛为笔,所以代称毛笔,进而引申为笔写的书面文字,亦多指书信 。
书信在古时候的称呼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 中国古代淑女吃饭的礼仪
- 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史
- 中国古代四大门派是哪四大门派
- 中国古代四大民窑是什么
-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要确切的
- 中国古代四大名玉都有什么
- 中国古代四大奇迹有哪些
- 中国古代唐朝的官帽
-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 中国古代王朝的排列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