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艺术特色

1、大量的使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2、《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3、内容上的重章叠句 。赋、比、兴的运用 , 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 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的分类则让各地的特色更加鲜明;内容上的重章叠句赋予了诗歌独特的节奏感 。
《诗经》的作者佚名 , 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
【诗经艺术特色】
关于《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 , 并沿用至今 。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 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以四言为主 , 兼有杂言 ,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 , 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
《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 , 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 , 隔句押韵 ,  韵脚在偶句上 , 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
此外 ,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 有的隔句押韵 , 有的一韵到底 , 有的中途转韵 , 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 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
扩展资料《诗经》 , 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 ,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 共311篇 , 其中6篇为笙诗 , 即只有标题 , 没有内容 , 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
《诗经》的作者佚名 , 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 , 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 , 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 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 , 引用《诗经》者颇多 , 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 , 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 ,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 , 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
《诗经》内容丰富 , 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 , 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 , 这种创作态度 , 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在《七月》中 , 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 ,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有哪些艺术特征?1)赋、比、兴的运用 , 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 也开启了我国古代 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2)《诗经》的句式 , 以四言为主 , 四句独立成章 ,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 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 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 , 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 , 节奏舒卷徐 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 , 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 , 而且在意 义表达和修辞上 , 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