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都是汉奸,但用弃暗投明来做对立的解释,也不妥 。明亡之际的投降,其背后主要是利益的考量 。
比较典型的有三个:孔有德、祖大寿、吴三桂 。
孔有德的寒心
孔有德世居辽东,因为被后金占领,才投奔到明军麾下 。老长官正是皮岛总兵毛文龙 。孔有德能征善战,受到毛文龙提拔为参将,并且被毛文龙收为义孙 。即使是投降清朝之后,孔有德时常称颂毛文龙,“每言(毛)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将其视为终身的精神偶像 。
结果呢,自己的干爷爷、老长官、精神偶像毛文龙被袁崇焕轻易的就给杀了 。孔有德能不寒心吗?但即使如此,也只能离开老部队,投奔了另一个将军孙元化,去胶东驻守 。
结果大凌河一战,孔有德在支援祖大寿的路上,遭遇军队哗变,孔有德反叛 。军队哗变的原因是什么?不发军饷 。
在明朝围剿四个月之后,孔有德支撑不住,渡海与后金相会 。这种投降,属于先叛乱,再投入敌方阵营 。而叛乱的根源是明朝自己人的内讧 。
文章插图
祖大寿的试探
祖大寿出身于辽东军将世家,其父祖承训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副手 。这比起孔有德算是更高层次的人物了 。但祖大寿也经历了孔有德一样的长官被杀事件 。蓟辽督师袁崇焕与祖大寿一同带兵去追骚扰京城的清军 。
清军被赶跑,袁崇焕被囚禁,祖大寿立刻回到辽东,甩手不干了 。又是袁崇焕写信劝,才给劝回来 。之后袁崇焕被杀,祖大寿唇亡齿寒,也是一样寒心 。
之后,就是祖大寿十一年间两次投降清军 。
第一次正是大凌河之战 。当时算是诈降 。投降之后,他的一万多军队被安置在清军中 。结果,祖大寿自己带着几十人跑路,再去锦州与清军对抗 。可自己这一万多的军队,却白白的送给了清军 。其中还包括家族中的祖可法、祖泽润、祖泽洪及大批自己的亲信将官 。
这些军将,都受到皇太极的优待 。所以,每次祖大寿给这些亲信没写信,这些人还拿着信与皇太极一起分析其中的暗语 。
虽然第一次是诈降,更有点像是两面押宝 。
第二次投降是松锦之战 。锦州被围两年,长官洪承畴投降,城内弹尽粮绝,祖大寿只好再降 。这算是对明朝仁至义尽了 。
不过,有人说祖大寿投降后一直没为清朝出过力,最后郁郁而终 。实际上,祖大寿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 。想出力,也没这个能力 。况且,他没出力,他的整个家族不下二十多人却没少给清军干脏活 。其中,祖家有三个人被封了子爵,比祖大寿长官洪承畴的轻车都尉还要高出两个档次 。
文章插图
那祖家的投降算是什么呢?实际上,仍然是利益考量 。
祖家一直是李家的副手 。直到李成梁父子倒台,祖大寿五十岁才当上总兵 。之后,就像李成梁家族一样,开始培养自己的祖家将 。
到了大凌河之战,为什么不战死,反而投降?这更像是保存实力 。等到自己诈降回到明军阵营,自己的亲信部下都没受到打压,也就更确信了再次投降是没有风险的 。
而有了祖大寿的前车之鉴,吴三桂的投降就更加顺畅 。
吴三桂的选择
吴三桂与他舅舅祖大寿一样,同为辽东世代军将家族 。虽然与清朝是长期敌对,但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空间,彼此之间沟通起来也方便 。就连说话都说的一样的东北话 。
要是从根儿上说,李成梁当初养寇自重,培植了努尔哈赤的势力 。而努尔哈赤又做过李成梁的亲兵,是李成梁的干儿子 。祖大寿家族也是李成梁的家将 。祖大寿与努尔哈赤一辈,吴三桂与皇太极是一辈,两三代人的打打杀杀,实际上彼此非常熟悉 。
对于李自成,吴三桂则非常陌生,根本没打过交道 。也不知道投降李自成能得到什么结果 。
文章插图
吴三桂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是辽西军事集团 。是一个近百年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 。吴三桂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代表,这个集体也是他最重要的政治资本 。
要选择怎样的路更有前途,不是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不是父亲吴襄被杀,那么单纯的 。
吴三桂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的资本是不是很够保留下来 。投降了李自成,自己的队伍被改编了怎么办?即使李自成做出保证,吴三桂也不太可能相信这样一个从来没打过交道的陌生人 。
- 为什么一些男人觉得,老婆别人家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呢这是什么心理造成的
- 一些国家天生就是被制裁的命为何俄罗斯不能像美国一样制裁一些西方国家
- 1990年农历3月14日出生命运
- 古代过年会喝屠苏酒谁先喝,屠苏酒和雄黄酒是一种酒吗?
- 为什么会有夫妻相,为什么会有夫妻相的说法
- 古代人都有两个名字吗
- 中国古代推崇皇权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十子刘彻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大的致命缺陷,如果生的嫡长子是个白痴怎么办
- 佛说生不到儿子的女人,在古代,如果女人生不出儿子会不会被休掉?
- 河南建业如今处于降级区,如果当初不解雇贾秀全,成绩会不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