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看,青岛版“张同学”走红的幕后故事


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看,青岛版“张同学”走红的幕后故事

文章插图
李子柒、张同学……
这些视频创作者用不同视角
向我们展示了乡土中国
本期新闻周刊聚焦“山杨大叔”
了解这一青岛乡土网红
走红的幕后故事
乡土网红
“一天不看,浑身难受”,指尖轻点,熟练刷着手机视频,您与李子柒、张同学“招呼”的时候,是否遇到过他——“山杨大叔”,这位新晋的青岛乡土网红,已经坐拥粉丝67万 。
在“山杨大叔”的镜头里,快过年了,手头很紧的他割了10斤肉送给家有病患的邻居;三弟捡到860元钱想据为已有,他硬是找到失主还了回去……看起来是些鸡毛蒜皮的乡间小事,却在撩拨你儿时记忆的同时,悄悄投射出孝老敬亲、邻里和谐、拾金不昧……中国人最朴实的家长里短、处世之道,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诉不尽的乡愁 。
在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农村题材短视频所呈现的返璞归真,为观者带来了情绪安抚的体验,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回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年关将至,一年一度的候鸟般大迁徙又要上演,大家的去向都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 。从一个包工头晋升为网红,“山杨大叔”杨晓淑又有着怎样的乡愁和新年打算呢?
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看,青岛版“张同学”走红的幕后故事

文章插图
刘燕既是杨晓淑现实生活中妻子,也是视频中“山杨大叔”的妻子“甜甜妈” 。
这个包工头“喜新厌旧”
他搜索网络发现,在省外大网红已有上百万粉丝时,山东却没有一个类似风格的创作者 。“咱山东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什么我不能去填补这个空白,拍一些山东味的怀旧视频呢?”
“剧本我还在想,今天暂时没有拍摄 。咱们团队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新成员——”1月4日上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野潴村的拍摄基地,“山杨大叔”杨晓淑正向团队成员安排着当天的任务,“我从马戏团买了一头驴,咱们今天给它搭个棚子 。”
野潴村是一处位于铁橛山脚下的小村子,在村子东北角的高地上一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家小院,就是“山杨大叔”的拍摄基地 。
低矮的石头院墙,院墙下是随意放置的手推车、猪食槽子……一共三间房,灶间和两间卧室 。走进西厢卧室,南侧是一个一米八见方的土炕,炕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炕橱,上面整齐地叠放着被子 。环顾一圈,黑白电视机、挂钟、收音机、算盘、铁皮暖壶、旧相框里的老照片、满墙面糊着的报纸……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家风格 。无论是谁置身其中,都会有一种恍惚“穿越”的感觉 。
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看,青岛版“张同学”走红的幕后故事

文章插图
“山杨大叔”老房的卧室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摆设来布置 。
时间回拨到一年前,“山杨大叔”杨晓淑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条乡村怀旧类短视频 。一年来,凭借着浓浓的乡音和“你我共同经历的曾经”,“山杨大叔”收获了67万粉丝 。
杨晓淑出生于1985年,中专文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青岛市区一家企业做健身器材装配工 。“干了一年左右,公司突然没订单了,让我们回家待业 。”身材魁梧壮硕的他,脸上时常挂着标志性的憨笑 。
待业期间,杨晓淑在附近乡镇上找到一家工厂干起了“库管”,“一天能干12个小时,真是吃不消啊 。”年轻的杨晓淑坚持了一年,实在就受不了,又跟着熟人干起摩托车修理 。
蹲着修了没几天摩托车,杨晓淑发现开物流公司比修摩托车赚钱,而且投入也不高,“租个地方,买台电脑,投资两万块就能干 。”于是,他起身开起物流公司 。
3年后,在熟人介绍下,杨晓淑又跑进工厂承包起食堂,可没有啥经验,发现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仅仅忙活一年多就放弃了 。
创业之路维艰,可杨晓淑的人脉却越来越广 。在朋友介绍下,他当起了包工头,承揽建筑工程,带着一帮农民兄弟一干就是10年,其间修过马路垒过墙,挖过沟也挖过大口井,“最多的时候二三百人跟着我干活” 。
“干工程的,没有不说资金紧张的,一到要账的时候,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在建筑质量上挑你毛病,想办法扣你钱 。”提起这份他干得最久的工作,杨晓淑操着方言笑说,“干了这么些年,真是草鸡了 。”
怀旧味,乡土风!农舍就是影棚!看,青岛版“张同学”走红的幕后故事

文章插图
一部手机,简单的道具,“山杨大叔”杨晓淑和“甜甜妈”刘燕正在他们的拍摄基地演绎新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