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炼字艺术例说( 二 )


故事中的“炼字”艺术例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是描述古人锤炼字句的两句诗,不过好像不是你想要的,呵呵 。给参考下 。我知道的炼字最有名的就是贾岛的“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具体有什么艺术效果我也说不好,很抱歉,不过你可以上网上查查,应该有的 。
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接触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等,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情感表达更为彻底,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 。
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 。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 。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 。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 。(卷九)
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才有了“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
国学关于炼字,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 。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 。关于炼字的艺术,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 。
一、所炼之字的位置
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时有变化,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 。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 。”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首先,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
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皆练得句首字好 。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 。接下来孙奕又说:
学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壮游》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 。”《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 。”《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皆练得第二字好也 。
学国杜诗中比比皆是的妙句,是他精于锤炼的结果 。这段又举了杜诗中第二字炼得好的,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中的“入”与“归”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偶矣 。”确也如此,万物复苏的春天到了,一些些的红色在悄悄铺染娇嫩欲滴的桃花,池边的柳条慢慢吐出青翠的新芽 。诗句将颜色的变化用动态来呈现,巧妙绝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灵动的春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