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行为习惯如何培养( 二 )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 。
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
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 。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
二、榜样激励 。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
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 。
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
三、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
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 。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
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
怎么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导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在掀起热潮,人们往往片面追求幼儿智力的发展,忽视幼儿的生存需求,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幼儿的依赖性强,没有面对危险的勇敢精神,造成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应从日常教育、体育活动、家庭教育等方面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
怎么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一、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年幼无知,好奇性强,没有基本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东西能玩不清楚,在他们的眼中什么东西都能玩、什么事情都能做 。为此,许多安全事故就发生了 。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安全教育课题,把安全教育贯穿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处处为幼儿渗透安全知识,从小打好安全“预防针” 。
一是在讲述中学习安全知识 。通过讲故事、讲案例和观看动画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如,在马路上行走,应该靠右行,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独自一人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时,要向七只小山羊学习,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坐车时,不能把头伸出窗外,不能从车窗向外乱扔东西,不断丰富幼儿安全常识,让幼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二是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 。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在体验中铭记安全常识 。如,门缝夹手实验,让幼儿把手放在门缝中,教师轻轻关门,让幼儿体验夹手的疼痛,记住手不能放到门缝中 。开水烫手实验,用一玻璃瓶装满开水,让幼儿用手去摸,体验开水烫手,不能直接摸 。通过实验,让幼儿真正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就会对自身造成伤害,让他们真实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 。
三是在观察中了解安全知识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观看影片等方式,教育引导幼儿如何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如,观察药品,告诉幼儿生活中有很多药品是花花绿绿的,和我们喜欢的巧克力豆很相似,要学会从包装上区分,若区分不了,则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食用 。展示安全图片,让幼儿自己区分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提高幼儿对行为的预见性,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总之,教师要在幼儿一日活动的点点滴滴中贯穿安全常识的教育,不断强化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