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八 )


【注释】
[59]间不容发:比喻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
[60]鲜腆:这里指没有恭维的言辞 。腆,丰厚,美好 。
【译文】
但张良忍耐不住愤怒之气,想凭借一个人的力量逞强于一次狙击之中 。当时,张良与死亡的距离只有毫发之微,真的是太危险了 。拥有家财万贯的富家子弟,绝对不会死于盗贼之手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而不值得为盗贼之类的事而去死 。张良凭着他超群的才干,不去策划伊尹、太公之类安邦定国的谋略,而只想采取荆轲、聂政这种行刺的小计策,完全因为侥幸才得以不死,这正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感惋惜的事 。所以,老人在他面前故意摆出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地挫伤他 。让他有忍耐之心,然后才可以去完成伟大的事业,所以老人说:“这年轻人是可以教诲的 。”
【原文】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61] 。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62],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63],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
【注释】
[61]肉袒:解开衣襟,露出肩头胸口的皮肤,表示情愿受责罚 。
[62]报人:向人报仇 。
[63]油然:顺从的样子 。
【译文】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伯袒露着胸脯,牵着羊去迎接他 。楚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够屈居人下,必定会得到百姓的信任并为他所用 。”于是就撤兵而去 。越王勾践被围困于会稽山上,就率臣下妻子投降吴国,做吴王的奴仆侍妾,长达三年也未表倦意 。如果只有报仇的志向,却又不能屈居人下,那不过是普通人的刚烈 。至于那桥上老人认为张良才华有余,又担忧他度量不足,所以才狠狠地挫伤他年轻人的刚强锐利之气,使他能够忍住小愤怒而成就大谋略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与张良素昧平生,突然在乡野之间相遇,却又命令张良去做捡鞋穿鞋这种奴仆做的事情,而张良也自然而然地顺从去做而不以为怪,这也正是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慌,而项羽不能使他暴怒的原因 。
【原文】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64]!
【注释】
[64]“此其”一句:意思是说,张良相貌柔弱,而志节过人,经桥上老人指点,能够忍人之所不能忍,这正是张良的长处 。欤:句尾叹词 。
【译文】
考察汉高祖之所以取胜而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能忍和不能忍的区别罢了 。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所以百战百胜而轻易出兵 。而汉高祖刘邦能够忍耐,善于保存实力,蓄养他的全部精锐等待对方疲惫之机,这正是张良教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立为王时,刘邦大怒,表现在言词和神情上 。由此看来,刘邦还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习气,如果不是张良,又有谁能成全他兴汉呢?太史公司马迁曾猜测张良一定是体材魁梧壮伟的人,但实际上他的体态、容貌竟像女子一样,与他的志气很不相称 。唉,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是张良的缘故吧!
【评析】
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名为论诸侯之忍,实则以古喻今,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 。
文章首句即立论:豪杰之士贵在能“忍”,全文以“忍”字为纲 。立论之后则引出张良,先以“张良遇圯上老人”这一事件展开评论,后回顾其以匹夫之力击秦王的“不忍忿忿之心”,对传统的神秘观点进行了批判 。
同时,文章还采用“类比”的手段,拿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作比,拿伊尹、太公之谋与荆轲、聂政之计作比,又从浩瀚的史料中列举古人郑伯、勾践能忍辱负重之史实,将刘邦、项羽的忍与不忍作对比,以说明“小不忍则乱大谋”,从而确立“忍小忿而就大谋”这一论点 。
自古至今就有“忍一时风平浪静”的说法,可是一到关键时刻,人们往往控制不住情绪而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本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小事要忍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激动往往会断送自己的退路,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