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姓何的皇帝

刘继元,本姓何,五代时期北汉君主英武帝,是历史唯一一个何姓皇帝,为世祖刘旻外孙,睿宗刘钧外甥、养子,少主刘继恩弟,其母刘氏为刘旻之女 。
刘继元在刘继恩在位时任太原尹 。北汉天会十二年刘继恩为侯霸荣刺杀后,刘继元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帝,继位后即缓和与辽国间的紧张关系 。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嫡母刘承钧之妻郭皇后及刘旻之子皆被其所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 。
天会十三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北汉收取宋军所抛弃辎重,濒临枯竭的国力赖以恢复 。北汉广运元年,改年号广运 。广运六年,宋朝在将南汉并入版图之后,再度决意北伐,由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攻势猛烈,辽国援军亦被击退,五月初六日刘继元投降,北汉亡 。
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 。宋太平兴国六年,进封为彭城公 。雍熙三年,再被任命为保康军节度使 。淳化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去世,被赠中书令,追封为彭城郡王 。
历史上谁是姓何的?写事迹何桢:肇迹庐江,望族之首
何桢,字元干,庐江人,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有文学才干,作过幽州刺史,弘农太守,最后位至光禄大夫 。何桢之子名何龛,魏国后将军;长孙何勖,车骑将军;少孙何恽,豫州刺史 。
何 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 。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 。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 。今亲已卒,复何求焉 。”於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
何准东晋庐江人曾任散骑侍郎 。何澄和何法倪的父亲
何澄东晋庐江人,
澄字季玄,充弟准之第三子 。孝武时为秘书郎,转丞,迁秘书监太常中护军,出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徵拜尚书 。安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 。元兴末,卒 。义熙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
何法倪(女)东晋人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皇后,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生于338年,其父为心地高洁的何准 。
何尚之(382~460)字彦德 。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 。
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与谢混相知 。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 。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 。宋文帝时任尚书令 。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 。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 。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
何婧英(女)南朝南齐人,南齐前废帝萧昭业皇后是庐江郡潜水县人,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母亲是山阴公主 。
493年为南齐皇后,死于494年被萧鸾所杀
〖何佟之〗(449-502年)字士威,南朝庐江(今安徽六安东北)人 。祖父何劭之,仕宋为员外散骑常侍 。父何歆,在齐为奉朝请 。佟之自幼好学《三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钻研经籍,手不释卷,所读《礼》论三百篇,都能大致背出 。深受长于校勘古籍的尚书令王俭所推重,起为扬州从事,升为尚书祠部郎 。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领丹阳邑中正” 。此时步兵校尉刘□、征士吴苞已死,京都大儒,只有佟之而已 。南朝重视吉凶礼仪的规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都要由他依《礼》裁定,故名重于世 。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年间,大杀宗室诸王,臣属人人自危,引起内乱 。在此情况下,佟之常常召集儒生讲经论道,全力培养儒士 。此时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一带)的雍州刺史萧衍带兵攻入建康,灭齐建梁,进为梁武帝 。为巩固其统治 。便大兴儒学,以佟之为尚书左丞 。由于梁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便今佟之依据《礼》的规定,制定各种有关礼仪的制度,第二年死于位上,时年五十五岁 。其所著文章及《礼义》百余篇 。在其《戎服会哀议》中,主张穿戎服不能临丧,他举例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百官入临吊唁,都在宫门外脱去戎服,吊唁出外之后,才可穿戎服 。在《丧未终不乐议》中,主张丧制不终,不能作乐 。指出晋怀帝永嘉元年时,晋惠帝死后,何充对此已早有定议 。虽然时代不同,依《礼》也都应如此 。齐明帝建武二年,在其《泄哀议》中,提出在致哀时,天子应穿吊服升殿,群臣也同致哀感 。哭吊之后,百官到宣德宫拜丧,还要到陵园哭吊,以表达追远敬慕之情 。梁武帝天监年间,在其《祭服除绛□仪》中提出,自汉明帝永平二年,下令公卿的祭服要穿绛(大红色)□袜,以绛色为中衣的领和袖上镶边,以此表示赤心奉神的心情 。他主张不必再穿绛裤,况且又不是先圣的成法,所以请求朝廷废除 。这个建议,便被梁武帝采纳 。关于在郊外祭祀所用器席等问题,主张用旧之后方可埋入地下 。他在《郊坛器席议》中指出,根据《礼》法,所有祭器用旧则埋,现在用一次便埋入地下,这样不仅浪费,而且也于《礼》不合 。其他如《社稷位向议》、《南北郊牲色议》、《景懿迁登新庙车服议》等,他都按《礼》提出自己的主张 。其所著《礼义》,有的可在《南齐书·礼志》上、下或在《通典·礼典》中见到 。清人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有辑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