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弃疾,看真英雄 马作的卢飞快


读辛弃疾,看真英雄 马作的卢飞快

文章插图
作者:王兆鹏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如果说 , 苏轼让男性士大夫进入了词世界 , 那么辛弃疾则让英雄走进了词世界 。辛弃疾的词跟别人不一样 , 他是英雄 , 所以他的词带有英雄色彩和个性 。
读辛弃疾,看真英雄 马作的卢飞快

文章插图
我们先看辛弃疾表达英雄情怀的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破阵子”是词牌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题 。陈同甫 , 是辛弃疾的好朋友陈亮 。词的首句 , 专有名词叫“起拍” , 写“醉里挑灯看剑” 。我们可以想象 , 辛弃疾酒喝多了 , 抽出宝剑 , 仔细端详 , 但见寒光闪闪 。“挑灯” , 是把油灯拨亮 。古代点的是油灯 , 灯芯容易结灯花 , 影响亮度 。挑灯 , 其实是挑拨掉灯花 , 不是把灯挑起来 。这非常有动作感、形象感 , 六个字就刻画出一个现实的场景 。
“梦回吹角连营” , 回想他年少从军 , 做义军领袖耿京的参谋、秘书时的一次出兵场景 。耿京的部队有二十五万人 , 军营一排连着一排 。“吹角连营” , 写每个军营里头都吹着号角 , 吹着“集结号” , 那场面是相当的辽阔、壮观!
下面两句用的是倒装句式 , 日常语序应该是“麾下/分/八百里炙 , 塞外/翻/五十弦声” 。“翻”是演奏 。这“五十弦”是指弦乐器 , “八百里”其实是一头牛的名字 , 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用“八百里”来代指牛 , 十分高明 。首先是场面非常大 , 空间辽阔 。“八百里分麾下炙” , 意思是部下的壮士们在出征之前分吃牛排 , 一个个牛气冲天 , 豪情满怀 。说“八百里分麾下炙” , 既有眼前阔大的场面感 , 又有戏剧性的历史感 。“五十弦翻塞外声” , 耳朵里听到的不仅是军号声 , 还有雄壮的进行曲 。场面壮观而热烈 , 一句视觉场景 , 一句听觉形象 。看到这场景、听到这乐曲 , 让人热血沸腾!
读到“沙场秋点兵” , 才知道原来“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写的就是点兵场景 。在以前词里 , 很少出现真正的沙场、战场 。早期的词作 , 基本上是女性文学、都市文学 , 大多是在沙龙、歌楼妓馆里头演唱的流行歌曲 。从晚唐温庭筠以来 , 词以婉约为本色 , 以女性美、柔软美为基调 。到了辛弃疾这里 , “沙场秋点兵” , 充满了男性的力度美 , 改写了词史的审美趋向 。当然从女性到男性审美趋向的改变 , 应该说始于苏轼 。苏轼让男性士大夫进入了词世界 , 而辛弃疾则进一步让英雄走进了词世界 。
读辛弃疾,看真英雄 马作的卢飞快

文章插图
下阕是特写 。上阕“梦回”四句 , 像是广镜头 , 下阕“马作”二句 , 像是特写镜头 , 写将士出征的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场面壮阔 , 气势雄奇 。这里有两个比喻 , 说马像的卢一样飞快 , 弓箭像霹雳那样响亮 。辛弃疾为什么用“的卢”?的卢马是刘备骑过的马 。辛弃疾说 , 现在将士们骑的马 , 匹匹都像刘备的战马那样精良 。既写了马的飞快 , 又让我们联想到历史上的故事 , 让眼前场景与历史场景叠映 , 一笔写出两重审美空间 。“马作的卢飞快” , 是写行军的速度;“弓如霹雳弦惊” , 是写军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