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动物都长这么大?是环境原因还是什么原因?

史前的动物之所以长得很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环境所致,史前的环境恶劣 , 没有好的身体,根本不可能保护自己 。
1、鲸鲨和巨齿鲨
大家都知道的是 , 现存下来的最大鱼类是鲸鲨,它们可以长到20米长,体重高达十几吨,它也是历史上最长的软骨鱼,而比较出名的史前巨鱼当属巨齿鲨 , 虽然体长不如鲸鲨,但是它们的体重是鲸鲨的3到4倍,就体重而言 , 应该是最大的软骨鱼了 。
2、利兹鱼
上面的两种鱼是软骨的,另外一个史前硬骨巨鱼是利兹鱼,体长可达27米 , 体重跟巨齿鲨差不多,关于利兹鱼的体长,也有些争议 , 有研究认为,它与鲸鲨差不多长 。
现存的远古巨鱼,其实和古生物鱼差不多,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没有进化成更大或者缩小,当然了 , 也有些灭绝的远古巨鱼确实要比现存的要大 。
它们之所以灭绝,很有可能是哺乳动物占据了生态链导致的 , 因为一般哺乳动物比较聪明,进化的也比较快 , 环境在变化,它们也在不断地适应 。
3、椰子蟹
椰子蟹是陆生节肢动物,最长的有一米长 , 体重超过了6000克,在石炭纪时代 , 把它与石炭纪时期的陆生节肢动物相比,它也是不够看的,因为石炭纪是陆生节肢动物的黄金时代,因为石炭纪时期,蜈蚣都有一米多长,就连蜻蜓都有手臂一样长 。
为什么石炭纪是陆生节肢动物的黄金时代呢?主要还是因为地球的含氧量大造成的,那时候的地球的含氧量是现在的两倍左右,而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吸收氧气的能力比较强,可以有效地促进体细胞的生长 , 所以个头比较大 。
4、两栖动物:大鲵和普氏锯齿螈以及科尔鳄螈
湖南省曾经就捕获了一条大鲵,体长1.2米,体重300斤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但是与史前的两栖动物普氏锯齿螈相比 , 它还是比不过的,因为普氏锯齿螈长达9米,体重高达3吨,而且比科尔鳄螈还要大不少,科尔鳄螈也是两栖动物 。
只不过到后来,两栖动物进化变小了,如果没猜错的话,在生态链上,它们比不过爬行的动物,比如鳄鱼、乌龟或者海豹 。
5、易碎双腔龙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的恐龙了,就体形而言,最大的恐龙当属于易碎双腔龙了,根据它的化石,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脖子很长,小脑袋,还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奇怪的是,它的鼻孔长在了头顶上,它生活在侏罗纪末期 。
关于易碎双腔龙是不是最大的恐龙,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瑞士普尔塔龙,也有人认为是阿根廷龙 。因为存在争议 , 所以就不列出身长和体重了 。
还有很多其它的史前巨物,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哪些因素影响了动物生长大小的呢?
第一,呼吸系统 。
体重越大,那么需要的氧量也就越大,如果呼吸系统很高效,那么就会促进身体的生长,我们都知道 , 节肢动物的黄金时代是石炭纪,那时候的地球,氧量十足,由于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还没进化完善,吸氧效率高,所以长得很大 。
第二 , 能量获取效率高 。
身体的发育需要能量的维持 , 越是大的个体,越是需要摄取更多的能量,因为个体越大,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行 。
而在中生代,其自然环境优越,蕨类植物疯狂生长,所以恐龙的觅食效率高,不用东奔西跑,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而食物又很充足,所以那时候的恐龙体形都很大 。
第三,繁殖方式不同 。
【为什么史前动物都长这么大?是环境原因还是什么原因?】
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不同,一个是胎生 , 另外一个是卵生 。在中生代,由于环境较好、资源充足,所以卵生的繁殖效率就更高 。而新生代时期,环境变差了 , 资源没有以前多,胎生的存活率更高 , 所以,越到后期,胎生的动物占据着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