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7旬老夫妻午饭极简单,满锅没有一片肉,窑洞里吃得很暖心
文章插图
腊月里,便是我们这群民俗摄影爱好者最兴奋的时间,越近年关拍摄的内容越多,因为只能在周六周日外出,似乎年留给我们的时间一直不够用,所以每到一处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走着拍着。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走进了中条山区的一户地坑人家,柴火饭菜的香味从地坑里飘上空中,诱惑着我们走入这户人家。
文章插图
【山村7旬老夫妻午饭极简单,满锅没有一片肉,窑洞里吃得很暖心】地坑院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大叔姓杜,今年刚刚跨过古稀之年,见到我们很是热情,大娘从窑洞里拿出今天蒸的红薯请大家吃,还特意放在火炉上加热,一个细小的动作让人便有回家的感觉,暖暖的土窑洞里顿时非常暖心。她说刚刚在地里干活回来,这都下午了还是吃的中午饭,农村人不讲究,一天两顿饭,啥时候肚子饿了啥时候吃,你们赶上了也来吃一碗?
文章插图
杜大叔说自家的地坑院子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也不算太久,当地的土质结构不太好,窑洞看上去有点旧了,可是住人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他和大娘生有2儿1女,现在孩子们都成家分户生活了,年纪慢慢大了没有搬迁的必要,也不需要费那个劲,就一直坚守在农村,继续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窑洞里放的生活用具看上去很传统,水缸,水桶竹篮子,塑料袋子里放着炒好的花生,篮子里放着核桃和红薯,地面上一只黑黑的铁锅里是刚刚做好的饭,继续散发着饭香味。
文章插图
老人说现在身体还算可以,在山上种着几亩口粮田,家里的20多亩山地承包给了运城人种花椒,每年能收些零花钱,还有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孩子们再给些,经济上没有啥问题,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山里人吃喝都是地里产不花钱,日子虽然没有城里人那样富裕,可是要比从前好的多,过得就叫好着呢。
文章插图
聊了几句话我们就劝两位老人不要耽误了吃饭,大妈揭开铁锅我们看到了半锅像面片一样的饭食,她说今天做的是“水疙瘩”,这是农村人常吃的一种家常饭,也是一种做法简单的面食,今天在山里干活时间长了,回到家里有点累,当然就会选择这样的方便美食。锅里热油倒入白菜萝卜热炒,加清水煮开,然后把和好的软面揪成小疙瘩下入锅中,开锅两次就熟了,蔬菜和面疙瘩充分融合形成一种香喷喷的美食,吃上很过瘾。
文章插图
两位老人吃饭的模式很传统,大叔直接坐在了小桌边上,大妈在锅里舀着饭,第一碗自然是端给了大叔,接着才是舀给自己,大叔看上去很享受这样的待遇,用筷子不停地搅动着热饭,以便它迅速降温。山里人的窑洞往往就是住房和厨房的结合体,前半部分住人,后半部分便是厨房,上个世纪风格的老家具已经有了年代感,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晋南农村传统生活画卷。
文章插图
两位老人的下午饭简单的再不能简单,甚至可以用极简二字形容。小木桌上有一碗农村人冬季常吃的咸菜,还有一碗早上剩下的凉拌芹菜,这便是他们的菜了,各自一碗水疙瘩,再搅上油泼辣子,虽然满锅里没有一片肉,可是看着很有食欲,闻着很香,他们吃的更香。
文章插图
大妈忙完上饭的简单程序,一切都很自然,想必是50多年生活的重复。大叔说和大娘在山沟沟里过了一辈子,没有给老伴带来荣华富贵,也没有享受过高级待遇,可是两人很少有红脸的时候,日子过得很平常,作为老百姓便很知足,有儿有女有孙子,就有了天伦之乐,年纪大了相伴养老就是最幸福的时光,这人啊就是要知足,现在社会安定,国富民丰,小老百姓吃喝无忧,吃的饱穿得暖,身体无病无灾就是福气,每天吃着老伴做的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文人的话说就是躬耕南山的神仙光景。
- 中年夫妻用瓦罐焖做海鲜,一天卖500罐,女顾客:能连罐子端走吗
- “夫妻搭档”卖它,1碗8元,1天能卖600碗,顾客:价格良心
- 中年夫妻的午餐,好吃营养还实惠,网友:要是我,一定要多喝两杯
- 夫妻俩晚餐,三道家常菜,特别下饭好吃不贵,我家每周都要吃几次
- 过节回娘家,夫妻俩一起做了4道菜,老妈夸赞真好吃
- 小夫妻开餐馆,大乱炖10元一份米饭不限量,食客奔着老板娘来
- 夫妻卖“良心汤”小吃,1碗15免费送饼,但这样收钱不怕刮大风吗
- 中年夫妻摆摊卖它,30元一只,都骂他黑心,尝了一口排队抢着买
- 中年夫妻卖它养家,10元1个,没出锅就被抢光,邻摊看着就眼红!
- 超好吃的锅盔,老夫妻一起卖了三年,吃过就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