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吴戈(网名明亮)
编者按:吴戈(明亮)是回龙观的老居民、网络名人,她的漫画书《画说回龙观》新近出版成了“观”里瞩目的一桩文化现象。她花费半年多时间,走访人物,搜集史料,用画笔既描述了回龙观纷繁的前朝往事,又重点突出了当下回龙观人的生活状态,一帧帧画页带有时代与个人的鲜明印痕。
老乡长特意穿戴整齐地迎接我
小时候我们家与漫画家丁聪伯伯做过邻居,往往他在桌上画,幼小的我就在旁边拿着画笔跟着比划,由此培养了绘画的兴趣。我画的第一本漫画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时间是2019年4月,画的是我儿子与我家狗狗在回龙观的生活趣事。
搬到回龙观已有二十多年,一有空闲时间我又开始折腾,又陆续画了好多回龙观题材的漫画。比如“北京以北回龙观的前世今生”“穿越50年回龙观前传”“北京以北硬核回龙观人图鉴”等等,都在回龙观社区网的微信公众号推送过,在热闹的论坛里也发过,有的漫画居然还把报社的采访人员给招来了,又采又发的……
去年3月中旬的一天,回龙观街道的领导来我所工作的网站串门,聊起我画的漫画,说想出一本《画说回龙观》的书,想把相关史料、素材、老故事、民间传说都整理出来,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回龙观人和这片土地留下点儿什么。
领导说,现在的回龙观人,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包括他们的子女,对回龙观的历史前世今生都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出版这本书,就是让回龙观人更深地了解这片土地。我一听,顿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也正是我喜欢做的事,本来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时候,我已经自己画了一部分,这回有这个机会能正式敞开做,痛痛快快地画,真是一件太美妙的事。
于是,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整个项目,计划画五个章节,400幅左右的漫画。商定去年国庆节前后能画完,年底前出版完毕。画画对于我来说不是难事儿,挖掘整理好史料素材,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得知我要开始画这本新书后,回龙观三联书店的郭老师,主动借给我一沓关于昌平历史的史书,摆在我的桌子上跟小山一样,真的是太有用了。龙泽街道的吴丽萍主任,也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为我找来相关素材,网站的同事们也是想到什么线索都发给我……
我走访了观里两个博物馆:回龙观村史博物馆(就是玉光寺,当时还未对外开放)、北店村史博物馆,采访了80多岁的原回龙观乡老乡长和网友老孙,回龙观土著等几位老回龙观居民。
记得我去采访原回龙观乡乡长、史各庄乡书记闫有山时,老人特别高兴,当天在家里特意穿戴整齐地迎接我,他认为记录历史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
闫乡长出生于1938年,已经80多岁高龄了,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时思路非常清晰。还跟我说,幸好你来采访,村里就剩三位岁数大的了,剩我一人还比较清楚,你想了解什么赶紧问。
当天的采访,老爷子说了很多很多,我摘选了一部分画到了书里。那次访谈特别有意思,真是收获满满。
比如他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昌平县城是长方形的?我肯定答不出来。他说长方形类似一个槽子,明代帝王姓朱,前边放槽,寓意“有得吃”。他介绍说,昌平1955年划入北京市,在这之前属于通县专区,他所在的三合庄曾经叫“小三合庄”“三姓庄”,三姓指的是闫、王、杨三姓,闫姓人最多,据传来自山东。
老人比划说,解放前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回龙观村现在玉光寺的位置有庙会,刚解放的那几年也还有。庙旁边有个著名的四眼井,井口非常大,怕人掉下去,还做了遮挡,留四个眼,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当天,大家都去看井底,清晰可见小石子,叫“亮井底”。
“解放后回龙观改为乡,有六个村,解放后一段时期,回龙观的人口4000-5000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增长到六七千人左右,人口以耕地为主。”谈及回龙观的变迁,老乡长说得颇动感情:“五几年的时候,现在的玉光寺就是大队办公处。1954年时,回龙观没有中学,学生们要去30里外的昌平城念书,每周往返一次。当时只有昌平和清河有学校。回龙观内无公交车。当时村里孩子都是免费上小学,教师挣的工资就是小米。”
- 沸油|老棉油油罐子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石器时代|首次确认!金沙江岩画是东亚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古庙|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何意?老祖宗解人性
- 刘老爹|虾仁炒黄瓜
- 讲解员|山东农村有九样老物件,认识三件就不简单,认识七件可去当讲解员
- 沈老|南京图书馆,有位98岁“扫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