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香槟成为欢庆用酒

香槟(Champagne)作为欢庆一堂的当红之选,伴随了无数盛大的电影节、文化展和体育赛事 。提及香槟,觥筹交错的亨嘉之会和热火朝天的欢聚场面便会不觉地跃入脑海 。那么,香槟作为欢庆用酒的源头由何而来?
【为何香槟成为欢庆用酒】
为何香槟成为欢庆用酒
王室圣酒造就尊贵地位
香槟产区葡萄酒的“走红”与产区中心的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息息相关 。葡萄酒因其“耶稣的血液”之名一直被视为神圣之酒,在弥撒过程中供人们享用 。公元496年的圣诞日当天,法兰克王国第一位国王克洛维一世(Clovis I)选择皈依天主教,并在兰斯大教堂接受主教圣雷米(Saint Remi)的洗礼和加冕 。此次仪式中所用的葡萄酒便产自香槟地区 。葡萄园的高纬度和底层的白垩土塑造了香槟产区别具一格的风土,出产的葡萄酒以其独有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在加冕仪式中大放异彩 。
兰斯大教堂
几个世纪后,纳瓦尔(Navarre)女王兼香槟地区女伯爵琼一世(Joan I)与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ip IV)联姻,香槟地区由此与法国王室产生了永久的联系 。
公元898年至1825年期间,历任法兰西国王皆在兰斯(Reims)举行加冕礼,这为香槟葡萄酒在国内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从此,向来访的各地王室成员敬献香槟葡萄酒便成为一种惯例 。法国的国王、王室成员和贵族成为了香槟葡萄酒的第一批拥趸 。
风云人物铸成国际口碑
17世纪70至90年代,香槟产区起泡酒的诞生标志着起泡酒的酿造第一次从技术层面上被确立,这也是起泡酒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香槟产区的起泡酒诞生后,首先在英国一炮而红 。在舌尖上跳跃的气泡瞬间俘获不少葡萄酒爱好者的心 。但当时二次发酵的技术尚未成熟,香槟起泡酒生产难度较大,故而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仅有贵族阶层可以享用 。
酩悦香槟
随着起泡酒酿造工艺的成熟,香槟的名声逐渐传播至其他国家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 II)酷爱香槟,他曾将香槟提供给科学院的成员,让他们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出香槟产区的葡萄酒与其他葡萄酒之间的差异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也是香槟的忠实爱好者,甚至定制了自用的水晶香槟酒瓶 。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和俄国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等著名政治人物皆成为香槟的口碑铸就者 。
被政治风云人物交口称赞的同时,香槟也通过艺术之门走进千家万户的心里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曾言“嘲笑死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喝一杯香槟” 。普希金(Pushkin)、巴尔扎克(Balzac)、亨利·米勒(Henry Miller)、莫泊桑(Maupassant)和海明威(Hemingway)等众多文坛巨匠皆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为香槟留下过一席之地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和茱莉亚·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等众多女星也都演绎过深爱香槟的女主角形象 。
盛名之下,香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场合以示庆祝,包括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为期九个月的维也纳会议(Congress of Vienna)、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hibition in Paris)、协和式超音速喷射客机(Concorde)的首航、英吉利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建成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Treaty of Maastricht,亦称《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槟作为欢庆用酒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
强势维护尊享独有称号
自18世纪末,香槟起泡酒的酿造工艺逐渐传播至法国的其他地区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 。19世纪30年代起,为纪念香槟产区在起泡酒领域的首创之功,在香槟之外的产区,人们把其酿造起泡酒的技术称为“香槟化(Champagnisation)”或“香槟法(Methode Champenoise)” 。
1941年,香槟委员会(Comite Champagne)成立 。肩负着推动香槟产区行业发展的重任,香槟委员会始终坚持以品质至上为核心,力求使香槟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增值,对香槟原产地名称的保护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香槟产区景观
自20世纪开始,香槟作为第一批拥有原产地名称的产区之一被国内外机构承认 。截至2019年,香槟原产地名称受到包括加拿大、韩国、越南和哥伦比亚在内的121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上提供的保护 。因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香槟”仅指产自香槟产区、采用传统法酿制且符合产区酿酒法规的起泡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