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十年首次中报业绩下跌( 二 )


提价空间变小,渠道拓展费用蚕食利润相关资料显示,不断提升产品价格正是驱动涪陵榨菜驱动业绩增长的因素之一 。
中信建投证券曾在一份研报中统计,2008年到2018年10月,涪陵榨菜累计提价12次,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提价(提出厂价或终端价)和间接提价(价格不变,缩小规格) 。其中,缩小包装,减量不减价的提价方式较为隐蔽,消费者很难发现,因此很容易提价成功 。
例如,2020年涪陵榨菜把其主力产品的规格从每袋含量80g切换至70g,实现变相提价14%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公司榨菜、萝卜、泡菜的单价同比分别提高了1%、2%和10% 。
有投资者估算,2021年上半年,公司榨菜等产品提价幅度同比增幅约为11.1% 。
多次提价后,涪陵榨菜主流产品的零售价已从0.5元涨到了2.5元左右,高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 。
当然,频繁提价,除了推动公司利润增长,还可能影响消费者选择 。长期而言,过多提价透支了公司的未来,而一旦价格突破临界点,反而会影响消费意愿,最终事与愿违 。
从本质上来讲,榨菜是一类低价消费品,不存在高消费的概念,而且榨菜技术壁垒也不高,市场上的新品牌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
虽然目前涪陵榨菜还握有较强的定价权,但从公司财报的存货周转率数据,价格天花板已经在逼近 。近两年,其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 。
另一方面,涪陵榨菜积极向县域市场渠道下沉与扩张 。半年报中提到,长渠道大批发营销模式向扁平化直控终端营销模式转变,积极拥抱社区团购、生鲜超市等新兴渠道实现公司产品的销售,最大化实现渠道做透、下沉 。
对涪陵榨菜来说,过去以社区超市、便利店、夫妻小店等终端为主的渠道,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变化 。年中报显示,公司经销商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68个,合计2489个,主要布局全国县乡级市场 。
下沉市场的空间能有多大还有待观察,但在收入还未体现出的阶段,销售体系和人员的增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朱丹蓬告诉雷达财经,经销商增加多了之后,公司服务体系管理的成本、人员工资这块就上来了,所以相当一部分利润要被整个渠道以及管理以及人员这一块蚕食掉了 。
财报显示,涪陵榨菜在全国范围内设有8个销售大区、81个办事处组成的专业营销团队对经销商进行嵌入式指导和管理 。
此外,涪陵榨菜渠道原以C端为主,现正大力拓展餐饮渠道B端市场 。公司已开发了部分餐饮渠道经销商,并与部分连锁餐饮(如老娘舅、钱大妈)和食品企业(如三只松鼠)开展了合作 。
不过,这部分渠道仍未形成气候,目前社区团购、电商、餐饮等其他渠道占比仅10%左右 。
机构浮亏,“顶流”撤出十大股东与公司业绩下降对应的是股价的持续走低,进而引发部分明星公募基金的撤退 。
今年一季度末,“公募一哥”张坤旗下的易方达中小盘持有涪陵榨菜750万股,新进公司前10大股东,位列第7大股东 。事实上,除张坤外,还有管理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的朱少醒、管理工银瑞信文体产业股票的袁芳等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现身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
其中,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持股900.3万,位列涪陵榨菜第四大股东;袁芳旗下的工银瑞信文体产业持股525万,持股比为0.67%,位列第九大股东 。
但到了二季度末,财报显示,一季度抱团买入的张坤、袁芳,却退出了该股6月末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这也意味着张坤、袁芳已减仓涪陵榨菜 。
从半年多的行情来看,涪陵榨菜的股价走势破位暗淡,1-3月份跌幅0.69%,3-6月份跌幅10.35%,7月初至今跌幅22.3%,因此张坤即便快进快出,很大概率也是“割肉”出局 。

涪陵榨菜十年首次中报业绩下跌

文章插图
据东方财富网统计,一季度末,持有涪陵榨菜的基金共40只,二季度末,持股基金减少至23只 。而涪陵榨菜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定向增发,还套住了蜂拥而来的机构们 。
5月份,该公司公布33亿元定增方案,发行对象最终确认为20家,除了景顺长城、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大型公募基金,甚至还有外资机构高盛以及明星私募上海景林资产 。
获得配股的多家公募基金中,景顺长城基金获配股数和金额最多,达1488.98万股,金额为5亿元;其次是汇添富基金,获配股数为1146.52万股,金额为3.85亿元;此外,广发基金、富国基金获配金额超2亿元,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获配金额超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