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

我们看现在的影视剧中 ,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 , 那些士兵和将军都会把厚重的盔甲摘掉 , 其实这都是不符合历史的 , 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找死 。
【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
文章图片
在冷兵器时期 , 不论是在战斗还是行军过程 , 哪怕已经很热了 , 盔甲也不会随便地摘掉 ,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 , 先对古代士兵的盔甲做一下介绍 。 古代的盔甲和我们看的那些古代的影视剧是有极大不同的 , 如果认为那就是那个年代的盔甲 , 就被误导了 。 最早的“甲”的概念是在先秦时期 , 那会儿主要用皮革来制造 , 但是防御力不高 , 到了战国后期 , 就有了用铁来制造“铠” 。 一直发展到唐宋时期 , 用皮制作的都称为甲 , 铁制作的称为铠 , 再之后铠甲两个字才合并使用 , 有时也叫做盔甲 。
在古代也只有那些朝廷的主力正规军才会人人配铠甲 , 毕竟一套铠甲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极其的繁琐 , 不可能所有部队全部配备 。 在影视剧中 , 我们看到的士兵穿着的铠甲都是一个整体 , 造型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背心 。 其实这样的都不正确 , 古代真实的铠甲都是用上百片的小甲片 , 然后用“铆合法”“销接法”连接起来 , 大部分都是使用铁片 。
【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
文章图片
曾经出土过一件汉朝的铠甲 , 上面的甲片多达2800片 。 在淄博的一个齐王墓中发现的铠甲也有2200多甲片 , 每一片长6厘米 , 宽3厘米 , 整副铠甲的重量达到了50斤 , 这样的铠甲 , 我相信大多数人 , 别说穿着打仗 , 那怕可以正常行走都会费劲 。 别看有这么重 , 但是却可以有效地防御其他冷兵器的伤害 , 普通的弓箭也可以有效的防御 。
在铠甲发展到明清时期 , 有了重大的变化 , 主要是因为火器的出现 , 使得传统的铠甲的防御作用大大下降 , 于是棉甲开始出现 。 一般在棉甲里面都会夹着铁叶 , 而铁叶也都是用人工制作的钢片 , 再用铆钉和棉甲固定 。 清军也为了防范明军的火器 , 逐渐在军队中普及 。
这种棉甲对于当时的鸟铳有着明显的作用 , 和我们现在的防弹衣有些类似 , 利用棉花的缓冲特性 。 以前的铠甲过于坚硬 , 虽然不至于被鸟铳直接伤害到身体 , 但是因为反震力 , 很可能会造成内伤 , 也就被逐渐淘汰了 。
【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
文章图片
下面就说说为什么再热也不会卸甲 。
通过上面的了解 , 可以知道不论是哪种铠甲 , 对身体的包裹都特别严实 。 而且因为重量大 , 所以在穿着行动中 , 是很容易出汗的 , 也导致了古代士兵会出现一种“卸甲风”的疾病 。 这种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中 , 就是说人们因为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 这时候风邪是很容易入侵身体的 , 就会导致经络的拘束和身体气血的运行不通畅 , 不通就痛 。 西医对这样的情况 , 就说这种疾病是让肌肉得“腰背肌筋膜炎”的炎症 。
而就是这样的疾病 , 让古代很多的将士因此丢掉了性命 , 比如明朝的常遇春 。
明朝的常遇春 , 这可是一员悍将 , 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 每次出征都是充当前锋 , 场场必胜 。 大家也说他可以统领十万军队 , 因此也有了一个“常十万”的名号 。 而常遇春就是因为一次打败元军后 , 为了让自己凉快吹风 , 于是就直接脱掉了铠甲 , 就患上了卸甲风的疾病 , 就在他凯旋回去的路上 , 就死在了军中 , 年仅四十岁 。
【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
文章图片
这也是因为常遇春是一员大将 , 所以记载了他患了此病的记录 。 可是那些无名小卒却不会记载 , 那就不知道会因为此病有多少人丧生了 。 所以很多将士在打完一场战斗后 , 不管自己多热 , 都不会直接脱下铠甲 , 往往都会等汗干了之后再卸甲 。 毕竟古代的医疗技术有限 , 部队中的军医也顾及不了所有人 , 往往都会因此而丧命 。
【爱历史】古代战争中, 哪怕一场大战结束, 将军士兵为什么再热也不摘盔甲?】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运动完之后 , 都有长辈说别忙着脱衣服 , 等汗干了再脱 , 其实是一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