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说文史』为何韩国没有高光期?,战国七雄中( 四 )


秦孝公和韩昭侯对各自改革的影响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 , 那就是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 , 秦孝公将改革事项完全交给商鞅辅佐;而韩昭侯表面看不干预申不害的策划和执行 , 但真正的决策者确实韩昭侯;秦孝公看重的是法治和富国强兵 , 韩昭侯更感兴趣的是对大臣的“术”治 。
『资深人士说文史』为何韩国没有高光期?,战国七雄中
文章图片
客观地说 , 韩昭侯如果适当地利用“术” , 可以加强君主权力 , 增强对官员控制力 , 让他们忠心耿耿 , 然而过分地利用“术” , 明显是自欺欺人 , 弄得人心惶惶 , 反倒限制官员能力的发挥 , 影响行政职能的效率 。
韩昭侯过分地利用“术”治 , 长期以往大臣不敢进谏 , 君主刚愎自用 , 自以为是不能听取下属的建议 , 而官员们为了自保 , 便投其所好 , 阿谀奉承 , 在这种氛围之下是难以制定出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方案的 。
综述笔者认为 , 表面上看三晋分家之时 , 赵魏韩各有所得 , 其中赵国得地最广 , 魏国领土最为肥沃 , 韩国扼控王畿地缘优势最大 , 即使韩国未占领郑国之时 , 韩国战略位置已足以令人羡慕 。 韩国天下咽喉位置 , 成为诸侯必争之地 , 四周都被列强所包围 , 给韩国带来的只是更多的兵患 。
在经济资源上 , 韩国是战国七雄最为弱小的国家 ,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 , 相对恶劣的地理条件使得韩国积贫积弱;在对外战略理念上 , 从地区性强国到依附强国的对外战略理念 , 在战国后期始终夹在周围大国之中 , 委曲求全 , 苟且偷生;加上政治上混乱 , 无法整合自己已有资源 , 始终以一个防守型危难小国形象出现 。
『资深人士说文史』为何韩国没有高光期?,战国七雄中
文章图片
在军事实力的对比上 , 韩国始终处于强敌包围之中 , 在整个战国时期 , 韩国都依附强国而生 , 在联盟中也充当无足轻重的配角 。 在对内改革上 , 韩国申不害以“术”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 其效果与魏国李悝、楚国吴起、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 燕国的乐毅不可同日而语 , 特别是与秦国的商鞅变法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
韩昭侯虽然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 , 但其个人偏好严重阻碍的改革的进行 , 术治虽然加强了君主权力 , 加强中央集权 , 却没有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 全国都在围绕怎样讨好君主这个课题而行动;在战国乱世 , 韩国疆域不断缩小 , 国力日趋衰落 , 到了韩昭侯时期就进入了加速衰落轨道 。
以上种种原因 , 造成整个战国时期 , 韩国就没有出现一次高光时期 , 到了战国末期 , 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 , 被秦国轻取 。
参考文献:《战国策》、《左传》、《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