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科举制度结束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八股文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准确说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
今天我们攻击八股文,其实八股文在古代有它的合理性 。
它也是逐步演化而来的结果,并不是某个皇帝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 。
最初的科举考试,多采用各种议论文甚至诗歌 。
议论文和诗歌的好坏,很难有什么准确的评价标准 。
同一篇议论文,有的考官会觉得非常精妙,有的考官则认为一塌糊涂 。
这是因为议论文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更没有固定的引用书籍 。
任何人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写,写出的文章可能千奇百怪,体现了个人不同的思想 。
这就决定了,议论文无论是写作还是评判,都具有不小的难度 。
如果说以讲道理为主的议论文尚且如此,诗歌就更为主观了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一个考官可能极其喜欢这首诗,认为它是文采飞扬的极品,另一个考官则认为这是平平无奇的垃圾 。
说来说去,这些文体对于考官来说,问题都不小:一是考官阅卷难度很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对于考官有极高的水平,一定要知识非常渊博才能胜任;二是评价标准不一,为作弊和开后门留下余地 。
如果一篇文章,可以存在完全不同的评价结论,开后门也就更为轻松了,对大部分底层考生不公平
从北宋开始,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将科举考试缩小到儒家经典的范围内,大大缓解了这些问题 。
不过,北宋时期的科举还是采用散文形式,形式多种多样,阅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
从南宋开始,科举考试对文体就有所约束,不能天马行空地随便去写,有一些固定的格式:“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于偶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 。
这样一来,阅卷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宋代灭亡以后,蒙古人一度废除科举考试 。
恢复以后,元代的科举考试时间也不长,前后只有16次 。
元代的考试又有所发展,将考试内容严格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这样一来,对于考官的要求也降低,不需要极为渊博,样样精通了 。
考试中的读书人,往往都是引经据典 。考官如果没有看过他引用的书籍,往往还要现场去查阅 。古代和现代不同,没有可以搜索的网络,都是纸质书籍 。如果读书人引用的书籍较为冷门,考官根本无从查阅,只能你写什么我就当真了 。
如果有人像贾宝玉一样,频繁杜撰出什么书籍、名句,很多考官就会被忽悠上当,最终贻笑大方 。
元代的考官只需要熟读这四种书,就足以胜任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明代将科举当作国家头等大事,八股文也彻底形成 。
在朱元璋时代,八股文开始有雏形,到成化年间形成严格固定的格式 。
八股文顾名思义,文章有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
除了格式以外,对八股文内容也有严格限制,必须按照“朱圣人”朱熹的观点,不能标新立异,胡乱解读,不得引用经典以外的其它任何书籍 。


八股文在古代是不是先进考试制度

文章插图


其实,八股文类似于一种文字游戏 。
考生首先要熟读,最好能背诵出大量科举考试的书籍,并且要熟练掌握八股文的文字技巧,才能完成最基本的八股文写作 。
想要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普通资质的人,从小要进行五年以上的不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