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花呗▲共享单车,大战再起!( 二 )


【助力车 , 变异的共享单车?】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街头 , 以青桔和美团为主的共享单车分庭抗礼 , 哈啰则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大施拳脚 。
但竞争的重心 , 已经转移到了助力车 , 即共享电单车 。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预计 , “助力车今年将继续维持高速发展 , 竞争将加剧 。 ”
▲哈啰出行发布的最新一代的共享助力车“云起”如今 , 哈啰、滴滴、美团 , 都对共享电单车及其背后的低线城市用户虎视眈眈 。 它们声称共享电单车模型更性感 , 更适合中短途出行、使用频次更高、盈利性更好 。
但重资产、重运营的属性 , 对资金的需求无疑更高 , 因此又变成了巨头对垒的战场 。
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仅一字之差 , 命运却迥然不同 , 此前被外界认为 , “有共享单车的梦 , 没有共享单车的命” 。
早在2017年 , 共享电单车就与共享单车相伴相生 , 却在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夹缝中尴尬生长 。 哈啰出行是最早投放共享电单车的公司之一 , 当时也不乏一众小玩家如小蜜、芒果、7号电单车等 , 但都未成气候 。 随后 , 共享电单车因为大多未能达到“40公斤以下、时速20公里以下”的标准 , 存在安全隐患 , 被一线城市叫停 , 退居二三线 。
自2019年上半年以来 , 随着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实施等一系列政策利好 , 电动车死灰复燃 。
哈啰出行在此领域占据了先机 。 与此同时 , 为了解决电池续航的痛点 , 哈啰投入可谓不菲 。
哈啰出行宣称 , 截至2月底 , 哈啰助力车已进入320座城市 , 占据70%的市场份额;3月23日 , 哈啰出行推出第五代助力车 , 并搭建起仓库与换电柜结合的换电网络;4月7日 , 哈啰出行与宁德时代、蚂蚁金服三方合资成立的福建宁德智享(即哈啰换电) , 获得上市公司中恒电气2亿元投资 。
哈啰出行助力车事业部负责人彭照坤认为 , 助力车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 中国整个带电两轮出行大概有3亿多车主 , 每天出行次数超过7亿次;而共享助力车高峰期日单量不到1000万次 , 还存在巨大的空间 。
滴滴也在加码 。
青桔曾向媒体表示 , 电单车是今年青桔的重点方向之一 。 2018年初 , 滴滴完成了对小蓝单车的托管 , 同时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 , 后者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 青桔单车成立于2017年8月 , 2019年一直在拓展市场、增加投放 , 峰值时超过1000万单 。
4月16日 , 程维在内部公布未来3年战略目标时表示 , 滴滴国内业务将进行“双曲线战略” , 青桔单车将承担其中一条曲线的重要使命 , 要和网约车、顺风车、公交、地铁一道 , 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出行服务 。 与此同时 , 滴滴出行将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命名为“0188”: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
美团更对此领域虎视眈眈 。
据36氪报道 , 4月 , 美团已经向富士达和新日订下百万辆以上的共享电单车 。 美团单车表示 , 自2018年4月摩拜融入美团之后 , 美团一直没有放弃电单车业务 , 它将与解决0到3公里出行需求的共享单车形成互补 。
对美团来说 , 摩拜单车仍是一个长期流血的生意 。
美团招股书显示 , 摩拜日亏近1500万元;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 , 从2018年4月4日被收购起 , 摩拜同期亏损高达45.5亿 , 之后也只是亏损幅度减小而已 。
【蚂蚁花呗▲共享单车,大战再起!】因此 , 美团急需找到止损的办法 , 共享电单车或是一个突破口 。
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 , 巨头们跑马圈地的野心再次浮现 。 按照一座城市1万辆的规模、每辆电单车4000元左右的成本推算 , 全都铺满需要100亿元左右 。 这显然超出了任何一家巨头的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