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不被司马迁承认的两个帝王,史记中只字不提,原因值得深思( 二 )


尤为重要的是 , 姬宜臼存在勾结外敌、弑父弑君的嫌疑 , 按理说不太可能得到普遍认可 , 那么他为何能够继位?后来二王并立中 , 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又为何突然支持姬宜臼?显然用“道义”两个字难以解释 , 结合当时这三国领土大幅度扩张 , 且很多属于周王室的领地 , 就不难理解姬宜臼是出卖国家利益才得到了这三大诸侯的支持 。 因此 , “二王并立”才是符合当时的逻辑 , 作为当时顶尖史学家 , 司马迁对这段重大历史应该有所明辨 。 但事实上 , 司马迁无视“二王并立”的历史 , 完全忽略了周携王 。
【历史故事】不被司马迁承认的两个帝王,史记中只字不提,原因值得深思】司马迁之所以这么做 , 原因在于他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观 , 不承认周携王的正统地位 , 所以直接不予记载 。 在此之前 , 西周周懿王去世后 , 继任者是他弟弟周孝王 , 一个违背继承祖制却差点中兴了西周的明主 , 但司马迁好似刻意回避 , 对他描述只有“懿王崩 , 共王弟辟方立 , 是为孝王 。 孝王崩 , 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 , 是为夷王”一句话 , 对于周孝王的文治武功丝毫没有提及 , 如果不是《竹书纪年》等记载 , 后人也不知道周孝王的雄才大略 。
由于司马迁根据自己喜好抹去了周携王 , 导致当时的历史逻辑出现问题 , 幸好先秦史料与清华简互相印证 , 让这一段历史得以真相大白 , 就让人更能理解为何东周开始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就敢于叫板周平王、周桓王了 , 原因就在于周平王上梁不正下梁歪 , 没有节操又出卖宗室利益 , 没有威信可言 , 所以诸侯愈发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历史故事】不被司马迁承认的两个帝王,史记中只字不提,原因值得深思
文章图片
可见 , 司马迁在著史时 , 是根据思想倾向有所选择的 , 并非班固评价的“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隐恶 , 故谓之实录” , 只是后人将之捧上了神坛 , 让史记成为不可质疑的权威 。
但实际上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得非常清楚:“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王迹所兴 , 原始察终 , 见盛观衰 , 论考之行事 , 以拾遗补蓺 , 成一家之言 。 ”司马迁要成“一家之言” , 自然内容上会有所选择 , 要符合司马迁的思想倾向了 , 忽略寒浞、周携王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