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对于建文帝逃亡一事,明人有怎样的载记和认知?

作者:史遇春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十三日 , 燕王(朱棣)麾下的兵士攻入大明京城(南京) , 朝廷军队与之混战 。
期间 , 皇宫起火 。
据载 , 这一场大火 , 乃是在得知京城沦陷之后 , 皇帝朱允炆亲手所放 。
燕兵得胜 , 大火也被扑灭 。
皇宫留存的灰烬之中 , 有数具烧焦的残骸 。 因受损严重 , 已无法辨认残骸的身份 。
宫内太监言说 , 这些残骸 , 就是皇帝朱允炆、孝愍让皇后马氏、皇太子朱文奎等人 。
因朱棣得位手段不正、皇帝朱允炆遗骸真相不明 , 于是 , 便有了大明王朝的一桩迷案 。
当然 , 这也成了中国历史的一桩公案 。
关于这一案件 , 在当日的大明社会之中 , 就已经流传有建文帝逃亡又回还的传言 , 而且 , 众说纷纭、讲法不一 。
一、陆文裕之说
关于这一事件 , 陆文裕的说法是:
后来 , 建文帝从云南回到京城 , 被当日侍从他的太监吴诚认出 。 于是 , 便将他留在内廷 , 寿终正寝;最后 , 他被埋葬于金山 。
谁为陆文裕?
陆文裕就是陆深 。
陆深(公元1477年~公元1544年)初名荣 , 字子渊 , 号俨山;明代松江府上海人 。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二甲第一;授职编修 。 遭刘瑾忌恨 , 改任南京刑部主事;刘瑾被诛后 , 恢复原职 。 累官至四川左布政使 。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年间 , 官至詹事府詹事 。 卒谥文裕 。 擅长书法 。 著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须知:
按照陆深的生平推测 , 他的相关记述 , 时间已在建文帝失国100年之后了 。
二、郑端简之说
郑端简对这一事件的说法 , 与陆文裕基本一致 。
郑端简是哪一位?
郑端简就是郑晓 。
郑晓(公元1499年~公元1566)字窒甫 , 号淡泉;明代浙江海盐人 。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授职职方主事;每日阅读以往的公文 , 尽知天下阨塞及士马虚实强弱之数;为兵部尚书金献民撰写《九边图志》 。 官至兵部右侍郎 , 兼副都御史 , 总督漕运 。 造船筑城 , 训练兵将 , 抵御倭贼于通州、海门等处 , 立有功勋 。 极言武健之徒 , 苦无出路 , 加入倭寇之状 , 建议广行搜罗 , 使之有出身之阶 。 改任右都御史 , 协助戎务 。 很快 , 晋升刑部尚书 。 多次触忤严嵩 , 落职而归 。 通达经术 , 熟悉掌故 。 著有《吾学编》等 。
【历史故事】对于建文帝逃亡一事,明人有怎样的载记和认知?
文章图片
三、薛方山之说
关于这一事件 , 只有薛方山的说法有所不同 。
谁是薛方山呢?
薛方山即薛应旂 。
薛应旂(公元1500年~公元1575年)字仲常 , 号方山;明代常州府武进人 。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进士;授职慈溪知县;官至浙江提学副使 。 著有《宋元资治通鉴》、《四书人物考》、《宪章录》、《甲子会纪》、《薛子庸语》、《薛方山纪述》、《方山文录》、《隐逸传》 。
那么 , 薛应旂又是怎么述说建文帝逃亡一事呢?
薛应旂在其所著的《宪章录》中写到: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 , 广西思恩州捕获异僧杨应能 。 为此 , 朝廷将思恩州升为思恩府 , 并任命土知州岑瑛为知府 。 这一异僧 , 说是建文帝 , 也是以其当日的侍从太监吴诚为证;最初 , 也没有说其中有假 。
就这一记述而言 , 权且不论建文逃亡之事 , 仅就思恩州升思恩府一事 , 时间即有错误 。 思恩州升思恩府 , 《明史》所载 , 时在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明外史》云 , 时在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以上两说或误 。 据《明一统志》、《明会典》载 , 思恩州升思恩府均在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 。 这一时间 , 当以正统五年为是 。
关于薛方山之说 , 《明英宗实录》有类似记载 , 其中道是: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 , 有一僧人 , 年纪九十多岁 , 从云南到达广西 , 他对人讲说:
“我是建文帝 。 张天师说是 , 我当遭受四十年苦难;现在 , 四十之数已满 , 我应该返回故国 。 ”
这一僧人前往思恩官府 , 也是这一套说辞 。 结果 , 他被思恩长官岑瑛解送至京师 。
皇帝朱祁镇命令官员会同审讯 , 最后查明 , 此僧俗名杨应祥(与薛应旂之杨应能不同) , 乃均州人士 , 高皇帝(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剃度 , 曾云游于两京、云贵 , 后至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