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前言名字对于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是非同寻常事务的,在中国人眼中,一个人的名字的好坏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是否能够顺风顺水 。这虽然与科学理论相违背,但人们都希望一个好名字的寓意在自己身上实现 。
在名字上的忌讳中国人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忌讳生僻字、忌讳多音字、忌讳“绕口”字 。这些忌讳在现如今的社会逐渐被淡化,但忌讳与祖先和先贤同名这种忌讳是存在的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在古代竟有父子同名的现象,这在极其重视名字避讳的我国是不可思议的,那这究竟是一场误会,还是确实存在呢?各位看官请随我一探究竟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名字的重要性
  • 孩童时起名,父母的各种“小心”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时,他或她的父母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为他或她起好了名字,有的名字包含着父母爱的愿望,有的名字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诲 。
不管如何,中国人对名字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父母为孩子起名大都是为了名字的寓意好,读出来就能让别人明白孩子的性格,读起来以铿锵响亮、抑扬顿挫为佳 。忌讳名字读来拗口、不易懂 。
大多数父母都遵循着“名正言顺”这四个字中的“名正” 。一个人若有一个好名字,这对于其本人的事业、财运、婚姻、健康都是有积极效益的,父母为孩子取名只图一个吉祥顺利 。
有些地方为孩子取名的习俗比较的有趣,孩子满月之前并没有为孩子取好名字,待到满月时,将一些内涵某种职业的物什儿摆放在孩子面前任孩子抓取 。抓到某样物什儿,便就着此物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其中不乏有迷信色彩,但这种方式更是为了讨一个好的寓意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 古人对名字的讲究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只有名字而没有“号”和“字”,所以说到“名字”指这个人的姓氏加上名 。古人是非常重视个人的名字,正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古人不光要取名字,还要另外为自己取号和字 。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人的名是幼时取供长辈呼唤用 。古人的名是幼时起与现在我们的习惯一样 。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时,要为其举行成人礼,也称行冠礼 。行冠礼标示着男子要踏进社会独立行事 。女子在未嫁之时称为“未字”“待字”,十五岁行笄礼,取字供朋友呼唤 。
发展至今的语言文字在不断加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丰富着内涵,人名的复杂程度也随着增大,为人起名也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
《左传》中记载着春秋时人们起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信、义、象、假、类”,这五个原则大意为起名字需要参考着寄托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等好的词汇来进行 。
起名还有“六不”一说,“不以国家为名、不以官职为名、不以隐疾为名、不以牲畜为名、不以器币为名、不以山川为名” 。以上的起名习惯都是古人基于语言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上保持下来的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古人父子竟同名?
  • 父子同名现象出现的时期
父子同名在如今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古代封建社会上下关系如此森严,加上百家思想的影响为何会出现父子同名现象?
根据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襄阳有一处墓冢,墓志上记载着一位隋处士名叫罗靖,他的父亲也叫罗靖,这种父子同名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古代的避嫌的理念 。
陈垣《史讳举例》有言:
“避讳至晋,渐臻严密 。”
大意为避讳这种习惯到了晋朝,渐渐地完善并趋于严密 。并在书中提到了南北朝父子不避讳的例子,陈垣先生认为父子同名这是南北朝的一种风俗 。
历史上有名的曹操,曹操的曾祖父与曹操的三女儿是同名的,名为“曹节”,但是在曹操的曾祖父是曹节还是曹萌是有争执的,所以其是否为祖孙同名还是不确定的 。
只是有史料记载:
“(曹)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 。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 。由是乡党贵叹焉 。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 。(曹)腾,字季兴 。”
关于曹操三女儿也有记载:
“献穆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 。”
魏晋乱世之后的隋唐时期父子同名现象并没有消失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翻阅唐朝史料我们得知,唐朝时期民间有很多父子同名或者同字的现象,据猜测是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唐朝的文化开放程度很高,在名字避讳上不太注意 。
其实回到今天的社会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少数民族还有着父子联名制的取名方式,在广东省的连南瑶族为了区分父子同名而分不清楚谁是谁时,会在后代的基础上重复名字,比如,儿子叫王子一,父亲也叫子一,儿子实际名字叫王子一子一,用这样的方式来区分父子 。
蒙古族人也是要在名字中体现父亲的名字,便会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真实名字 。
但是在唐朝的《唐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若有违反避讳的人应予以处罚,但这种现象仍然屡屡出现,这非常让人感到不解 。在一处唐朝墓穴里我们再次考察几处墓志发现唐《张毗罗墓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公讳毗罗……父讳毗罗…...公……拜定远将军,授左武卫将军 。”
而唐《周宝墓志》则有:
“君讳宝……父宝,隋任贝州司马……(君)隋任宣州参军……又迁阳湖镇兵曹,诏授汝州司马 。”的记载 。
从这几种墓志中我们不难发现,父子同名的现象不在少数,父子二人中,或任官职不同,或者父亲有官职而儿子没有官职 。倘若这些都说服不了人们,那么父女同名现象应该更能证明在唐朝这种避讳现象不被重视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唐代的《黄君妻孙智墓志》和唐代的《张君妻徐明墓志》中有记载:
“夫人讳智……父智,唐任岐州司马上护军 。”“夫人讳明……父明,唐岷州基城县令 。”
更印证了唐朝民间对于避讳的不重视 。
  • 父子同名的原因
那么这种父子同名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以从历史渊源、思想文化氛围、观念等几个方面来解释 。
历史渊源来看,这种现象并不是在某一个朝代突然出现,所谓存在即为合理其中必然是有隐情的 。研究有关我国古代避讳的著作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朝代,被称为乱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朝代更迭较快各种避讳也不再拘束 。
思想文化角度来看,儒学自魏晋南北朝走下坡路,儒家对于避讳的思想是非常重视的,儒学的下坡路不再强有力的约束着人们的人伦观念,这是由于儒家是尊崇人伦道德观念的反映,而避讳则恰恰符合了儒家思想的中心 。
唐朝三教并行的局面打开了人们思想文化的自由,唐太宗虽对外表示自身所爱唯有周孔之道,但朝廷上下还是在三教并行的趋势,表现出对儒家的轻慢之风 。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言“吾奉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虽然统治者将避讳写进了法律,对于某些信奉孔孟和碍于圣上的威严的学子官员们是有约束力的,但是对于处士等人没有任何的影响 。
为何父与子仍可以同用一个名字 父子名字有一个字相同的名人

文章插图
从观念来看,人们的观念是不同的,大致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认为直呼别人名字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另一类人认为称呼别人的名字表示倾慕的意思 。
因此出现了老师为学生命名自己的名字这种现象,人们名讳观念的不同,赋予名字的含义也不一样,这有可能直接出现,父亲想要后代学习自己的德行或者思想,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孩子,这就出现了父子同名的现象,当然这种合理推测并不能表明当时的状况就是这样的 。
儒家长期影响的我国古代社会,尊重长辈是最基本的品德修养,而对长辈的名字避讳也是尊重长辈的一份子 。
父子同名现象发展至今其复杂程度不是我们简单考究就能得出答案的,但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催生着要尊重长辈的思想观念的流行 。
总结我国古代的父子同名现象丰富了我国姓氏历史,不论什么原因,长辈都是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后代的身上,或自己未完成的意志,或自己盼望后代的发展方向,种种原因都是长辈对后代的期望与关爱 。
这种关爱自古至今一直延续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晚辈应该明白长辈的用意,不辜负自己名字所存在的含义 。


参考文献:
《左传》
《容斋随笔》
《张毗罗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