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光年|第一颗搭上量产车型的中国AI芯|甲子光年1.智能化“后浪”2.两年,智能座舱抽枝发芽3.多模算法,从备胎到转正5.汽车智能化的新生意,终于来了( 六 )
具体到UNI-T这款车型上 , 一个“无心插柳”的设计 , 让地平线团队为长安UNI-T也留出了冗余算力——在最初的系统层规划上 , 地平线是按照前排两名乘客、后排三名乘客的场景设计的 。 最后因摄像头分辨率的原因 , 导致后排的乘客的人脸像素占比比较小 , 所以从产品角度放弃了后排乘客的相应功能 , 而额外的好处就是算力冗余 。
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经验 。
基于地平线芯片的算法IP与工具链 , 车厂可轻松实现“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 , 使未来的用户也能及时享受前沿的座舱人机交互体验 。
5.汽车智能化的新生意需求和产品功能的摸索之外 , 地平线和长安的这次合作也积累了商业模式和商业打法上的经验 。
在UNI-T智能座舱的整个落地过程中 , 一个值得玩味之处是 , 地平线虽然是芯片和算法供应商 , 但在这次合作中 , 却做了很多方案商的活儿 。 为此地平线“额外”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 遇到了很多看不见的坑 。
文章图片
地平线项目人员在“前线”支持解决UNI-T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这样的支持贯穿在前装量产的每一个阶段
地平线智能座舱产品线总经理志鸿坦言 , 经过征程2趟过这么一轮 , 如果再让我们用征程3提前启动一个这样的前端项目 , 可能会慎重很多 , 毕竟过程太磨人 。
但对于“智能座舱”前装量产这类相对空白的领域 , 这样的探索又在所难免 。 因为光有芯片和算法还不足以保证项目的量产交付 , 包括热设计、整机功耗、EMC等问题都是方案顺利落地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
这种看起来并非芯片、算法等技术供应商本意的“附加服务”是必须的吗?对科技公司有什么好处?
地平线团队举了一个例子 。 他们最近正在接触某车厂 , 帮助其车型设计新功能点 , 而这些功能在地平线给长安设计的另外一款车型里都已具备 。
所以 , 对踩过一趟坑的地平线来说 , 哪些东西能做 , 哪些不能做 , 该怎么量产 , 已经相对“轻车熟路” 。 这就是“附加服务”对蓝海市场的价值:在新地图里刷经验 。
“近两年的前装量产路就像本鲜活的“避坑指南” 。 从硬件的方案设计 , 到工具链版本的不断升级 , 到算力一个一个去压 , 问题太多太多了 , 是经验总结 , 也是为更多厂商合作提供前车之鉴 。 ”地平线多模交互产品经理浚凯感慨道 。
地平线认为 , 这种先发经验将继续帮助他们在前装智能座舱市场上获得优势 。
这一整趟跑下来 , 地平线也积累了一些“汽车智能化”的生意经 。
目前 , 地平线在ADAS、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等智能驾驶领域 , 已与长安、红旗、福瑞泰克、奥迪、佛吉亚、SK电讯、理想等多个客户达成合作 。
具体到商业模式上 , 为保证项目顺利落地 , 附加的咨询和整体系统服务会获得芯片、算法外的一笔研发费用 。
而提供系统未来升级所需要的“工具链” , 则构成了整个项目中科技公司的另一笔收入 。
到车载芯片部分 , 则是大家相对熟悉的行业老规矩:与汽车销量挂钩获得芯片销售收入 。
总结而言 , 对地平线这样的新供应商来说 , 他们的业务不仅包括交付车规级芯片和算法解决方案 , 同时也提供技术服务 , 以赋能车企构建自己的AI能力 。
种瓜得瓜 , 长安UNI-T团队与地平线用两年时间打造出了一张智能化的名片 , 这也开启了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元年 。
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复杂的消费级工业产品 , 已经诞生了130多年的汽车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式的转变 , 它将诞生一个不亚于“智能手机”的大机会 。
在越来越强大的AI芯片、5G等技术加持下 , 智能汽车仍会不断演化 , 而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让汽车更聪明、让人机交互更自然 , 将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思考的焦点 。
- 一颗心只为你|工人:5500万的车真好看,全球仅3台的兰博基尼去中石化加油
- 【本田CRV】又跌了,从17万跌至12万,十年不动一颗螺丝钉,果断放弃本田CRV
- 『大众汽车』又降了,从14万跌至11万,十年不动一颗螺丝,果断放弃大众速腾!
- 『SUV』大众途锐:我都跌成一颗“大白菜”了,你们怎么还买宝马X5?
- 言車社TB|不光年销量,主力SUV销量也是前三,自主品牌三兄弟
- 雷克萨斯lx570@后悔捷达买早,十年不动一颗螺丝,6.88万跌至5.68万,还是丰田作品